2015—2016年供应过剩油价低迷 2015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下快速增长,当年平均原油日产量达到940万桶以上,大量页岩油涌入市场。与此同时,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本就处于过剩状态,而欧佩克为维持市场份额,选择不进行减产。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布伦特原油价格至年底时触及37.28美元/桶的低点。 2016年:市场供应过剩情况愈发严重,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不断累积并维持高位,平均在5亿桶左右波动。2016年1月20日,WTI油价收于每桶26.55美元,跌至2003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27.88美元。 2017—2019年产量减少油价波动 2017—2018年:为缓解供应过剩压力、提振油价,“欧佩克+”于2016年底达成减产协议,并在2017—2018年持续实施减产。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油价逐步回升。2018年,布伦特原油均价超过70美元。2018年10月,由于美国对伊朗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受限,同时委内瑞拉因国内经济、政治等问题导致石油生产受阻,全球石油供应预期减少,推动油价触及4年高点,布伦特原油价格超过85美元/桶。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因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因素变得不明朗,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摩擦更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市场对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下降。在此背景下,油价下跌至60美元/桶以下。 2020年世纪疫情冲击油市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暴发,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全球经济停摆,航空、交通、工业等领域对石油的需求低迷。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20年4月全球石油需求骤降30%,创历史最大跌幅。同时,俄罗斯与沙特之间爆发石油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局面。4月20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出现历史性暴跌,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从每桶18美元左右直线跳水,最终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达305.97%,史上首次收于负值。这主要是因为临近合约交割日,多头投资者急于平仓,而市场上石油供应严重过剩,库存空间紧张,导致卖家不得不向买家倒贴钱来处理原油。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4月20日也大幅下跌,收于每桶25.57美元。到4月2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跌,一度跌至9.12美元/桶,为几十年来的最低价格。 2021—2024年经济回暖油价高企 2021—2022年:随着新冠疫苗的逐步推广,各国经济开始有序重启,石油需求逐渐回暖,推动油价逐步回升。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作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其石油供应链受到冲击,引发全球对石油供应的担忧,油价大幅反弹。2022年3月7日,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139.13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也涨至130.50美元/桶。此后虽有所回落,但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里,油价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3—2024年:美国石油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创纪录的1290万桶/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欧佩克+”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供需平衡,油价出现波动。其间,地缘政治局势、全球经济数据以及“欧佩克+”的产量决策等,都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国际油价大部分时间在70—90美元/桶区间波动。 2025年多重因素下油价承压 2025年年初至今,国际油价波动剧烈。年初,受美国制裁俄罗斯能源、欧美严寒及中国经济前景乐观等因素推动,油价强势攀升。1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涨至82.03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涨至80.04美元/桶。但随后因特朗普能源政策影响,油价震荡下行,使1月上半月的涨幅尽数回吐。进入第二季度,油价延续波动。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令油价承压,而“欧佩克+”宣布增产又进一步引发供应过剩担忧。与此同时,美国原油库存攀升,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乐观,石油需求疲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油价跌至3年新低,市场对未来油价走势的预期也较为谨慎。 来源丨中国石油报 记者丨马睿 编辑丨郭梓沣 责编丨陈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