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权交易里,正常情况下期权价值(权利金)是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两部分组成的,就像一个商品的价格由本身价值和品牌溢价等组成一样。内在价值简单来说就是现在行权能赚到的钱,时间价值则反映了未来价格波动带来增值的可能性。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非末日期权(还没到期的期权)的价值竟然小于内在价值,甚至时间价值都归零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一、交投不活跃,期权价格“慢半拍”的元凶 期权市场就像一个热闹的集市,买卖双方你来我往,不断达成交易。但有些期权合约就像集市里冷清的角落,交投特别不活跃,一天下来没多少成交。咱们看到的期权分时走势图,其实是由每一分钟最新成交价连成的点组成的。 要是期权交投不活跃,可能一个小时都没人成交一笔。这时候,最新成交价就停留在一个小时前的那个价格上,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可标的现货市场却热闹得很,价格一直在波动。期权的内在价值是根据标的现货市场的最新价格来计算的,它就像一个紧跟市场节奏的“跑步者”,时刻在变化。 比如,一个小时前某个期权以 5 元的价格成交了一笔,之后这一个小时里标的现货价格大幅上涨,期权的内在价值也随之增加到了 8 元。但咱们在期权报价上看到的最新价还是那 5 元,这就出现了期权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情况。 原因二、实际下单,想按低价买?没门!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期权价格显示是 5 元,低于内在价值 8 元,那我赶紧按这个低价买入,岂不是赚翻了?可实际情况是,你根本买不到。因为这个 5 元是一个小时前的成交价,现在市场上已经没人挂这个价格卖期权了,就像集市里那个冷清摊位上的商品,标价还在那儿,但摊主早就把东西收起来不按这个价卖了。 反过来,要是你挂个卖价,比如 7 元(小于内在价值 8 元),你会发现马上就有买家“秒抢”。为啥呢?因为期权交易是对手方撮合成交的,卖方心里清楚期权的内在价值是多少,不会允许期权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情况发生,除非是卖方下错单,就像买东西时卖家不小心标错了价格。 原因三、别被最新价“忽悠”,看挂单价更靠谱 在期权交易中,我们看到的最新价其实是上一笔成交价格。当标的物行情波动比较快,但期权流动性差(交投不活跃)的时候,这个最新价就特别不靠谱,没办法指导我们下单后的成交价。就好比你去买水果,摊位上标着一个很久以前的价格,但水果的实际价格早就变了,你要是按那个旧价格去买,肯定买不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只看成交价,而是要关注买卖双方的挂单价。挂单价就像市场上真实的“喊价”,反映了当前买卖双方愿意成交的价格范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挂单价,来判断期权实际可能的成交价格,避免被过时的最新价误导。 总之,期权价值小于内在价值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期权交投不活跃,导致最新价滞后于市场变化造成的。在实际交易中,我们要擦亮眼睛,关注挂单价,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期权的价格。 期权相关的知识、开户、个股询价、股指期货交易来源:期权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