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市场分析报告(2025年5月20日) 一、主产区煤价分化:供需矛盾凸显 1. 弱势区域(陕西、内蒙古) 降价促销为主:汇能长滩露天矿、聚隆煤矿等下调煤价10-15元/吨,主因库存压力及非电行业需求疲软,部分煤矿通过频繁降价加速去库。 出货压力未减: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按需采购模式导致煤矿销售承压,短期价格或继续震荡下行。 2. 逆势涨价区域(纳源、升富煤矿) 局部需求释放支撑:纳源煤矿五九块煤种上涨15-20元/吨,升富洗煤提价至540元/吨,反映特定工业用户(如化工、冶金)阶段性补库需求。 结构性机会显现:优质低硫煤种因稀缺性存在挺价空间,但整体市场跟涨动力不足。 二、港口市场:成交冷清压制价格 1. 环渤海港口库存小幅回落 库存降至2988万吨,但去库速度受制于下游采购低迷。秦港5500K成交价跌至620元/吨,低硫煤种虽挺价但实际成交寥寥,买方压价态度坚决。 2. 江内港口高库存困境 终端仅维持刚需补库,叠加进口煤价格冲击(印尼Q3800 FOB 48美元/吨),内贸煤价优势收窄至15元/吨,市场交投清淡,短期价格弱势难改。 三、进口煤市场:内外价差缩窄致交易僵局 1. 进口煤价持续走低 印尼低卡煤报价下跌,但内贸煤同步下行导致价差优势减弱,终端采购积极性受挫,招标量减少。 贸易商操作意愿低迷:成本倒挂风险下,进口煤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状态,外矿报价承压但成交僵持。 2. 国内电厂策略调整 进口煤采购放缓,转向消化长协及港口库存,进一步削弱进口需求,加剧外矿降价压力。 四、后市展望:短期弱势延续,关注政策与需求边际变化 1. 价格下行压力仍存 主产区库存压力未解,非电行业需求疲软,港口及进口煤价联动下跌,市场缺乏反弹动力。 关键观察点:夏季用电高峰前电厂补库节奏、进口煤价差变化及稳经济政策对工业需求的拉动。 2. 潜在转机因素 政策干预:若主产区加大限产力度或出台稳价政策,或缓解坑口降价压力。 进口煤成本支撑:印尼矿方若因亏损缩减供应,可能减缓价格跌势,修复内外价差。 结论与建议 贸易商:谨慎操作,优先去库,关注高卡低硫煤结构性机会。 终端用户:可择机分批采购,利用当前低价锁定资源,但需警惕进口煤投标倒挂风险。 矿方:优化煤种结构,差异化应对区域需求,避免盲目跟风降价。 (注:以上分析基于当前市场信息,需持续跟踪供需动态及政策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