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乐科技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可控核聚变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及环保优势,Q值突破1实现能量盈亏平衡,行业累计融资超71亿美元。随着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突破及EAST项目创造"亿度千秒"新纪录,重点关注中游设备尤其是高温超导磁体环节。该行看好可控核聚变行业在“十五五”期间资本开支进入加速释放周期,相关设备公司的订单有望释放,建议重点关注板块资本开支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可控核聚变——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 可控核聚变性能优异、核心指标Q值持续提升、产业化资本加速,是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可控核聚变发电的模式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布置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其他主流发电方式优势显著;从核聚变的商业化落地来看,Q值的大小决定了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近年来Q值不断提升、已经大于1,实现能量的盈亏平衡;目前国内多个核聚变Q值目标持续提升,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推进。此外,国际资本也处于加速阶段,根据《核聚变2024行业报告》,多数核聚变公司预计核聚变商业发电在2031-2035年实现,2024年行业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超过71亿美元,同比23年增加9亿美元。 25年可控核聚变产业技术突破+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板块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 (1)技术端: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突破,推进板块商业化落地进程。磁约束是核聚变实现反应的主要约束方式,25M3能量奇点公司在高温超导磁体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自主研制的大孔径强场磁体——经天磁体成功完成了首轮通流实验,产生了高达21.7特斯拉的磁场,推动高温超导在核聚变落地进展。 (2)产业落地端:2025年EAST项目实现重要突破,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EAST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可控核聚变领域“聚变三重积”的两大指标分别为燃烧时间、燃烧温度,本次EAST项目的实验结果“亿度千秒”代表着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进展。 (3)资本开支加速,看好板块“十五五”期间高景气度。当前我国可控核聚变正处于实验堆建设、工程堆验证阶段;根据该行梳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设主要来自于中国核工业集团体系、中科院体系、商业公司、高校系四大方向,单个实验堆的投资金额在几十亿元到上百亿体量;今年以来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进行CRAFT低温测试平台、TF绕组、TF磁体焊后机加工及配套服务等多个项目招标,招标金额多为几千万级,持续印证着产业景气度;随着我国多个实验堆持续进入招标阶段,看好可控核聚变产业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进入密集的资本开支期。 产业链核心价值量主要在中游设备,磁体环节价值量最大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设备主要包括磁体、偏滤器、第一壁、真空室等;参考国际最大的核聚变项目ITER项目的成本构成来看,磁体、真空室、供电环节、制冷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28%、8%、8%、5%;其中磁体为核聚变产业链价值量最大环节,高温超导磁体有望贡献更高的磁场强度,使得磁约束效果更好,有望成为未来反应堆的磁体主要趋势,重点关注高温超导磁体的相关公司。 风险提示 可控核聚变实验结果不及预期、可控核聚变资本开支投入不及预期。 |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