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乐科技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主要从公募基金运营模式、考核评价制度、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新规定。方案有望打破原先“旱涝保收”的制度,将评价、考核、薪酬等与业绩挂钩,增强基金公司、代销机构、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引导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有利于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投资标的关注:1)ETF具备优势的基金公司的母公司,相关标的如华泰证券、广发证券;2)低配的个股,相关标的如中信证券等。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有哪些新规定值得关注? 1、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1)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2)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 2、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1)高管层面,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2)基金经理层面,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3)基金公司分类评价指标层面,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3、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要结合产品与业绩比较基准情况,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4、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促进行业功能发挥。1)提升权益占比,突出权益类基金发行导向。2)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实施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注册机制。 5、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首发产品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定投业务规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分类评价结果靠前的基金销售机构,在产品准入、牌照申请、创新业务等方面依法优先考虑。 新方案下未来行业会有何变化? 1、投资考核方面:1)系统化改革考核机制,加强长周期与投资者盈亏情况考核,将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高度绑定;2)薪酬制度改革,报酬与业绩挂钩后基金经理将更重视产品业绩,产品业绩的稳定性将提高。根据wind数据,2024年末主动权益产品中三年期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占比约65%,在制度约束下,未来这一比例有望降低。此外,为了不跑输基准,基金经理可能会选择配置基准指标内权重较高的行业,尤其是与基准里的比例相比,主动权益当前低配的行业,非银、银行有望受益;3)重视投研团队建设,加深投研专业化。 2、基民成本方面:1)合理降低销售费率;2)管理费率逐步下降。展望未来,在浮动管理费率的机制下,平均管理费率或继续下行,降低基民成本。 3、基金产品方面:预计基金公司将优化产品结构。1)增加浮动费率产品,但目前只对新增产品进行要求;2)大力发展权益基金;3)加大指数产品的开发。在新的考核机制下,为求业绩回报的稳定性,主动权益产品的配置选择可能向业绩基准靠拢,业绩收益率的波动性会降低但收益率高度也可能下降;4)扩大“固收+”产品规模。未来含权类产品的审核流程将优化,政策也鼓励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创设力度,发展“固收+”产品符合监管导向。且主动权益产品采取浮动费率机制后,“固收+”产品“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更加凸显。 4、产品销售方面:销售环节将健康化,销售机构会更重视保有规模与投资者盈亏。基金公司或将1)重点发展投顾业务,拓宽收入来源,增强收入的稳定性;2)头部资金实力强劲的公司也可能加强直销平台搭建,降低对渠道的依赖。 5、行业格局方面:行业分化或加剧,集中度有望提升。头部投研实力强的公司具备优势,但中小机构也有可能进行差异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3 小时前
3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