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金价上涨会阻止你购买结婚珠宝吗?”印度最大的珠宝零售商Tanishq在孟买市中心的分店外挂上了一块招牌。招牌上写着“梦想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并宣传这是一个以旧换新的“交换节”。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宣布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征收全面关税,金价一度飙升至每金衡盎司3166美元的历史高位,较他就职典礼当天上涨了17.4%。4月11日,金价飙升至每金衡盎司3200美元以上。 这丝毫没有抑制消费者的热情。即使到2024年,金价已创下40个新高,印度的需求依然保持稳定。经纪公司科塔克证券(Kotak Securities)的阿宁迪亚·班纳吉(Anindya Banerjee)表示,原因之一是绝对价格水平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稳定。如果价格继续保持在这个水平,需求就会回升。” 据行业协会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称,印度人仍在购买“基于需求”的黄金首饰,例如用于婚礼和其他场合。 他们正利用高价来接受像塔尼什克这样的优惠。黄金抵押贷款也在飙升。 亚洲国家是黄金的狂热消费者。去年,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首饰买家,其合计购买量达560吨,甚至超过了中国的510吨(见图1)。印度人还购买了240吨金条和金币,而中国人则购买了高达345吨。 由于在线销售实物黄金的应用程序日益普及,泰国的黄金需求在2024年跃升了17%,达到40吨。加上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其他主要市场,去年亚洲占全球黄金首饰和金条需求的64.5%,这还不包括各国央行的购买量。而美国仅购买了6.5%。 亚洲人对黄金的热爱,部分源于它在人生重要时刻,尤其是婚礼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型零售商卡利安珠宝公司(Kalyan Jewellers)估计,“印度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仅这个市场就需要300至400吨黄金。” 许多印度教徒也会在吉日购买黄金,例如秋季以排灯节为高潮的节日,以及春季的佛光节(Akshaya Tritiya,今年的节日是4月30日)。 黄金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在先民的世代中,黄金是储存财富并传给后代的少数方式之一。在中国大陆以外,许多海外华人群体也沿袭了东南亚潮州社区的婚礼传统。 新郎家会为新娘购买四件金饰,象征着丈夫应承担的“屋顶”的四个角。 因此,亚洲人对黄金的喜爱常常被归咎于文化原因。但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巨大,东南亚国家不愿被归类为这两个国家。文化背后的深层动机是经济和金融因素,这有助于解释黄金经久不衰的受欢迎程度。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多元化投资。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视黄金为一种保值手段和通胀对冲工具,尤其是在动荡时期。事实上,自今年以来,美国人一直在大举购买黄金,3月初的黄金抢购量甚至超过了2020年疫情高峰时期。 新加坡一位黄金经纪人表示,他一直在为那些焦虑的富人安排大宗黄金运输,这些人正在囤积黄金。 但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它还发挥着额外的作用:作为一种货币对冲工具,以及一种获得与国民经济无关的资产敞口的方式。亚洲国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在投资自由度指数上表现不佳。 资本管制很常见,投资海外市场既困难又不可能。“这是我们被关在笼子里的资本能够轻松购买非卢比资产的唯一途径,”风险投资公司Blume Ventures的投资者约瑟夫·塞巴斯蒂安(Joseph Sebastian)表示。 尽管近年来投资热潮,但印度家庭资产中只有不到6%配置在股票上,而黄金则占15%。 在中国,即使是国内投资也可能举步维艰。许多盈利行业由政府控制,散户投资者仍然无法进入。甚至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引发市场动荡之前,中国股市的交易价格就低于疫情期间的高点,远低于历史最高点。 房地产已失去其作为财富积累途径的光彩:新房价格较2021年的峰值下跌了5%。截至3月底的五年间,基准金价翻了一番,达到每克737元人民币,年回报率为15.4%。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黄金对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所提升。与其把现金存入银行,每年只能获得1-2%的利息,中国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少量黄金——哪怕只有一克“豆子”。 政府政策也刺激了人们的兴趣。“当中国央行购买黄金时,人们会想‘哦,我也应该买黄金’,”西安的黄金交易员Alex He说道。人们的购买行为已从珠宝转向金条,这表明购买黄金的动机是投资而非文化。 黄金在确保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不到一半的适龄劳动人口参加了强制性养老金。黄金是老年人的安全网。这对女性尤其重要,因为在许多亚洲国家,女性缺乏男性的收入潜力,而在南亚等一些地区,她们名下往往没有任何资产。 黄金对于农民和商人的现金流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收入容易受到气候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与中国年轻人一样,许多印度农村居民会存下小额资金购买黄金,以确保在经济紧张时获得流动性。 印度薄弱的土地记录体系和欠发达的抵押贷款市场是土地抵押贷款的障碍。这催生了一个蓬勃发展且日益正规化的黄金贷款市场。 印度最大的黄金贷款公司Muthoot在15分钟内即可发放贷款,其中等收入借款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去年4月至12月,黄金抵押贷款增长了68%,高于2023年最后九个月的12.7%。 亚洲对黄金的巨大需求,尽管从个人层面来看可能是合理的,但却给国家带来了成本。经济学家抱怨说,投资于黄金的巨额资金本可以用于更有成效的投资。更大的抱怨是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去年,泰国央行将经常账户盈余转变为赤字归咎于黄金进口量过高。黄金占印度总进口量的 8%。在某些月份,黄金是该国最大的单一进口类别。 在截至 2024 年 3 月的财年,印度 450 亿美元的黄金净进口量几乎是其经常账户赤字的两倍。这给印度卢比带来下行压力,进一步刺激了对黄金的需求。 塞巴斯蒂安先生说,从宏观角度来看黄金是坏事,“但从微观个人角度来看,我仍然有 20% 的资产投资于黄金。” 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抑制黄金购买。但这只会助长走私和黑市的滋生。另一个选择是增加国内产量,尽管地质因素可能另有考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2023 年产量高达 378 吨,但即便如此,也仅占珠宝和金条需求的 40% 多一点。尽管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黄金产量几十年来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是限制性规定。 2022 年,印度仅生产了 1 吨黄金,而当年进口了 700 多吨。 那些想要减少黄金消费的政府,反而需要考虑更难或更难以接受的改革,例如深化信贷市场、修订土地记录、疏通司法系统或放开资本流动。尽管各种文化原因经常被提及,但经济和政治因素才是亚洲人继续“金虫”的原因。 文本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的内容 |
半小时前
昨天 23:07
昨天 22:07
昨天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