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市场动态分析(2025年5月26日) 一、价格分化:进口煤“价格战”与国产煤“成本刚性”碰撞 1. 进口煤成本持续崩塌 蒙古煤低价碾压:蒙古低硫主焦煤到厂价1205元/吨,较山西同质煤价差扩大至47元/吨,凭借显著性价比加速渗透华北市场,倒逼国内煤企调整定价策略。 澳洲煤高价遇冷:澳洲主焦煤报价虽再降5元至1734元/吨,但与蒙煤价差仍高达529元/吨,终端采购近乎停滞,逐步退出主力需求市场。 2. 国产煤成本线承压 山西中硫主焦煤周跌31元至1042元/吨,折期货仓单962元/吨,逼近完全成本线(约1000-1200元/吨),部分国有大矿吨煤亏损达30元。 吕梁、临汾主焦煤护城河效应显现:出厂价连续三日横盘,但库存压力显著(总库存达2865.5万吨),区域性稳价措施与下游压价需求矛盾加剧。 二、供需矛盾: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共振 1. 供应端宽松压力加剧 国内产能高位运行:晋陕蒙主产区煤矿复产推进,内蒙古、陕西等地增产填补山西安全检查缺口,炼焦煤总供应同比降幅缩窄至4%左右。 进口增量冲击:蒙古煤口岸通关量维持高位,1-5月进口量同比增长30%,叠加中蒙跨境铁路建设提升运输效率,中长期进口增量潜力达600万吨/年。 2. 需求端持续疲软 钢厂利润承压:钢材终端需求受房地产低迷拖累,粗钢表需同比下降2.8%,钢厂对焦煤采购以刚需为主,焦化厂开工率维持71.95%低位。 产业链库存高企:港口库存去化缓慢(如曹妃甸俄煤库存占比33.84%),叠加钢厂补库意愿低迷,进一步压制价格反弹空间。 三、市场逻辑重塑:结构性塌陷与定价权转移 1. 定价权向蒙煤倾斜 蒙古煤凭借低价优势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华北地区焦煤定价权逐步向口岸价格靠拢,倒逼山西主产区价格中枢下移。 澳洲、俄罗斯煤因印度市场抬价及国内终端压价,出口偏向性减弱,贸易商议价能力趋弱。 2. 成本与价格倒挂倒逼行业出清 国有大矿亏损面扩大:80%以上国有煤矿陷入亏损,人工成本占比达100-300元/吨,政策调控与市场出清矛盾凸显。 贸易商退出风险:进口煤利润空间压缩(如印尼Q3800到岸价低至435元/吨),中小矿商因亏损考虑退出市场,行业洗牌加速。 四、后市展望:短期弱势难改,政策与需求成关键变量 1. 价格下行压力延续 焦煤主力合约仓单成本已跌破1030元/吨,叠加钢厂焦炭第十一轮提降开启,现货价格或继续探底,期货盘面升水难以打开反弹空间。 2. 潜在反弹动能 政策干预预期:若夏季安监趋严或进口煤限制政策出台(如美国焦煤加征关税),可能阶段性收紧供应。 需求边际改善:基建项目开工率提升或刺激钢厂补库需求,但需警惕钢材出口限制及终端利润修复乏力风险。 总结 当前焦煤市场正经历“蒙煤冲击、澳煤退潮”的结构性塌陷,价格战与成本刚性碰撞下,行业定价逻辑加速重构。短期弱势震荡格局难改,中长期需关注产能优化(如淘汰90万吨以下矿井)、绿色转型(煤化工高附加值转化)及政策调控对供需平衡的修复作用。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