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阡乐科技获悉,瑞银集团董事长警告,美国保险业正面临潜在风险。他指出,在私人融资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之际,美国保险业监管既薄弱又复杂,加剧了这一风险。 “我们开始看到保险业出现大规模的评级机构套利行为,”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周二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举办的全球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向同业表示,“2007年,次贷危机的核心就是评级机构套利。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型评级机构数量激增,它们的作用只是为投资合规‘打勾’。” 凯莱赫发表上述言论之际,美国寿险公司过去几年大幅增加私人债务投资。据研究公司信贷观察(CreditSights)的数据,去年这些公司将5.6万亿美元资产中近三分之一配置到该领域,较十年前的22%大幅上升。这种快速增长已引发全球金融监管机构警惕,尤其担忧其可能对银行体系造成冲击。 今年9月,美国次贷车贷机构三色控股(TricolorHoldings)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第一品牌集团(FirstBrands Group)相继破产。这一事件促使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警告,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更多“潜在隐患”。 “在我看来,保险业正面临一场日益逼近的系统性风险,根源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凯莱赫说。 国际清算银行(BIS)上周发布的一份关于寿险业系统性风险与政策挑战的报告指出,保险公司使用的私人信贷评级往往集中在小型评级机构手中,这增加了“信用资质评估虚高”的风险。 BIS表示,保险公司通常倾向于追求更高评级,因为这意味着更低的资本金要求;而小型评级机构“可能面临商业动机的驱使”,从而给出更优评级。 在这座亚洲金融中心,这家瑞士最大银行的董事长还发表了一系列广泛评论。他批评瑞士本土市场正逐渐失去吸引力,作为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正被香港和新加坡取代。 “瑞士在全球银行业中扮演何种角色,正面临某种身份危机,”凯莱赫表示,“它在全球财富管理领域首次面临来自香港、新加坡等中心的重大威胁。” 对于寻求增加收入的国际财富管理机构而言,香港和新加坡已成为愈发重要的枢纽。数据显示,到2031年,香港管理的私人财富规模可能接近翻倍,达到2.6万亿美元。该报告还指出,香港今年有望超越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总部位于苏黎世的瑞银目前正推进对昔日竞争对手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整合。2023年初,瑞银通过一项救助计划同意收购瑞信。同时,瑞银管理层还在试图说服瑞士政府放宽拟议中的银行业监管改革——该改革可能要求瑞银额外计提高达260亿美元的资本金。  |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