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青沐 编辑丨六子 金价狂欢过后,老铺黄金的“金身”开始出现裂缝。继今年 2 月、8 月两次调价后,老铺黄金近日宣布年内第三次涨价,大部分产品涨幅达18%-25%,但与此前消费者争相排队抢购的火热景象不同,这一次市场态度明显分化。 去年,老铺黄金是当之无愧的“黄金顶流”,北京SKP、上海豫园等高端门店前常年排起长队,部分热门款式甚至“一金难求”。然而,此番涨价后,虽然仍有消费者赶在涨价前排队抢购,但部分门店客流已较此前冷清,不用排队也能直接购买。 与此同时,老铺黄金的股价也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去年,老铺黄金股价一路狂飙,较发行价最高涨幅超26倍。但从今年7月开始,其股价开始持续下滑,距最高点已跌超40%。 金价疯涨,老铺黄金门前排起了长队;金价跳水,市场的热情便瞬间降温。这也不禁让人质疑,老铺黄金苦心打造的“奢侈品光环”,到底是源自品牌的魅力,还是黄金的吸引力? 01 老铺黄金是黄金上市企业中成立最晚的一家,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去年,“老前辈”周生生、老凤祥的营收都出现了双位数下滑,老铺黄金依然保持超高速增长,市值甚至一度超越了黄金珠宝行业龙头周大福。
老铺黄金与同行大相径庭的超高业绩表现,吸引了大批机构投资者纷纷押注,他们看中的,正是其区别于传统黄金珠宝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首先,是差异化的品牌故事。老铺黄金是中国第一家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品牌,其中 “花丝镶嵌”“金银错”等传统技艺,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差异化定位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稀缺性,其东方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更契合高净值人群对“精神消费”的需求,在黄金珠宝赛道开辟了一条高端差异化路径。
其次,是社交化营销破局。老铺黄金虽然是以传统古法工艺为内核,营销上却跳出传统珠宝的刻板框架,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持续推广和发酵,将自家产品打造为兼具文化感与话题性的社交符号,让高净值人群的“精神消费”有了可分享的载体。 根据老铺黄金招股书,其30岁以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比例从2021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31%。用年轻化语言重构产品价值,是其圈住年轻用户的关键。 再者,老铺黄金在品牌定位上全面对标奢侈品,不仅助推品牌价值与客单价的双重跃升,也填补了国内黄金珠宝市场缺乏本土奢侈品牌的空白。 从售价来看,老铺黄金单价1万元以上的高价产品,占比高达90%。从选址来看,老铺黄金线下门店通常开在爱马仕、卡地亚等奢侈品牌旁边。另外,老铺黄金的软件也全面“奢侈品化”,比如设立VIP会员室、一对一的服务等,让消费者感受到尊贵和被重视。
这一策略也让老铺黄金吃到了“理性消费”的红利。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虽有购买奢侈品的冲动,却也想在性价比、设计感、保值程度上找到更优平衡,老铺黄金则精准击中消费者寻找奢侈品“平替”的心理。
据老铺黄金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老铺黄金消费者与路易威登、爱马仕、卡地亚、宝格丽、蒂芙尼五大奢侈品牌的消费者平均重合率为77.3%。 而狂飙的金价,则再为消费者高涨的购买欲添了一把火。一方面,黄金本身具有保值功能,容易给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另一方面,在金价持续上涨背景下,老铺黄金的“一口价”模式,会让消费者产生“早买早赚”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往往会扎堆在品牌涨价前排队抢购的原因。 凭借着“古法黄金”这一品牌故事,以及全面对标奢侈品的经营策略,让老铺黄金有了“黄金爱马仕”的品牌标签,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看似大好的形势背后,资本市场却纷纷撤离。今年6月,黑蚁资本、复星汉兴等早期投资方借着解禁潮清仓离场;多家基金公司也将老铺黄金从其前十大重仓股中退出。但老铺黄金仍在业绩增长的“快车道”上,资本市场到底在担忧什么? 02 投资机构的担忧,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老铺黄金到底是在赚“金价波动”的红利,还是“品牌价值”的溢价? 浦银国际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老铺黄金的产品本质上还是金饰,无法摆脱金价作为其定价的基础,一旦金价进入下行通道,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会大大下降。面对这一“灵魂拷问”,老铺黄金也要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老铺黄金是奢侈品吗?从市场反馈来看,老铺黄金与真正顶奢品牌还存在着明显差异。 老铺黄金在二手市场的表现,也是品牌价值的真实映照。目前,老铺黄金的二手回收价格普遍在零售价的50%左右,这与国际奢侈品60%-90%的二手保值率形成鲜明对比。多家二手奢侈品回收店甚至明确表示不接受老铺黄金,理由是“难以像奢侈品那样鉴定真伪”。 自从“古法黄金”概念爆火后,市场上涌现出大批同类品牌,不仅大幅挤压了老铺黄金的市场份额,也降低了其在流通市场上的品牌价值,这与奢侈品“稀缺性”的属性可谓背道而驰。 第二个问题,消费者认可老铺黄金是奢侈品吗?过去一年,消费者对老铺黄金的追捧,既有对品牌文化的认同,也有金价上涨催生的“保值需求”。不过,黄金市场热度太高,这两种动机相互交织,让人很难清晰判断哪个才是核心原因。 但今年10月以来,黄金价格大幅跳水,这层迷雾也逐渐被吹散。今年,老铺黄金的排队热潮明显消退,当金价带来的“保值感”消失,涨价反而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消费者购买老铺黄金,到底是更倾向买黄金的价值,还是品牌的价值,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第三个问题,资本市场认可老铺黄金是奢侈品吗?据财报显示,老铺黄金近四年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远高于同期周大福、周大生约20%,老凤祥、中国黄金10%左右的毛利率。但与爱马仕常年维持在70%以上的毛利率相比,其尚未具备脱离成本定价的能力。 这是因为老铺黄金的“一口价”模式,包含了较大比例的材料价值,一旦黄金价格上涨,就会蚕食公司的毛利润。今年上半年,尽管老铺黄金已经进行提价,但由于涨价幅度赶不上黄金涨幅,其毛利率还是同比下滑。 老铺黄金这种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在公司的估值逻辑上,根据浦银国际的研究,老铺的股价与金价之间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
由此可见,消费者和资本市场都已经用脚投票,为老铺黄金的奢侈品模式投下了不信任的一票。“黄金”是老铺黄金闯入奢侈品赛道的优势,但同时也成为了其身上的枷锁。 03 客观而言,黄金饰品的黄金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很容易将其与金价深度绑定。要扭转这种认知,老铺黄金光靠向上锚定品牌定位远远不够,更需要构建品牌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才能让消费者认可“品牌价值”而非仅关注 “黄金本身”。 但老铺黄金商业模式上存在的“脆弱性”,却加大了其深挖护城河的难度。 一方面,重营销轻研发的打法,会透支品牌本身。近年,老铺黄金的营收增速非常快,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0%。但与此同时,销售费用也达到了14.64 亿元,同比增长 175%。老铺黄金表示,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用于扩展门店、新店促销等。 相较之下,老铺黄金的研发费用占比一直都不高。2021年-2024年,其研发费用占当期收入的比例不断下滑,今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仅为2451 万元,占收入比例低至0.2%。 尽管老铺黄金表示会坚持原创设计和产品迭代,但背后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一直被诟病的代工模式,似乎都与品牌宣传的“手工匠心”模式严重背离。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投诉老铺黄金的产品出现生锈变色、变形、掉钻等问题。
如果不能通过产品让消费者直观感知到其在“古法黄金”赛道的稀缺性,消费者的忠诚度就难以真正建立。一旦营销投入减少,品牌影响力也会随之下滑。 另一方面,老铺黄金“黄金产品+自营模式”的模式,导致其存货规模较大,加剧了现金流的压力。 2021年-2024年,其存货余额分别为7.70亿元、8.07亿元、12.68亿元和40.88 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存货进一步增至86.85亿元。存货规模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还会面临着金价波动导致的存货减值风险,一旦周转变慢,现金流便会非常紧张。 根据天眼查数据,今年上半年,老铺黄金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2.15亿元,已连续三年为负值。这一情况也与同行业企业形成较大反差。以周大福为例,其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分别为138.36亿港元和102.55亿港元。
因此,老铺黄金不得不向资本市场募资“补血”,近日,老铺黄金宣布通过配售317万余新H股,募资27亿港元,这已是该公司在短短五个月内的第二次大规模融资。 但这种建立在外部“输血”基础上的拓展模式,不仅未能挽回资本市场的信心,反而让市场担忧其扩张后会进一步稀释品牌的高端调性,老铺黄金急于问鼎市场的急躁,也悄然改变了它的品牌航向。 奢侈品牌的精神内核,从来都是时间沉淀出的厚重感,而非短期热度的堆砌。若老铺黄金一心追逐短期表现,反而会让关于品牌的“噪音”不断放大,模糊了品牌的奢侈定位。 要想真正跻身高端奢品阵营,唯有褪去“金价依赖”的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品牌内核,老铺黄金方能在行业浪潮中走得更稳、更远。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