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占优?中国让步将购上千万吨美豆,美国放弃之物更昂贵 ...

来自: 网易财经 收藏 邀请

中国同意在今年第三季度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消息传出之后,芝加哥市场立刻得到鼓舞,美国媒体称豆农“看到了希望但是仍然不太踏实”。交易厅成交情况不错,美国农业州的情绪也好了起来,国内的油脂饲料圈则关注着价格以及到港速度。表面上看是中国人出钱、美国人收单,实际上这是在下更大的一盘棋的时候用一枚棋子进行的交易。

围绕这笔订单,外界注意到政策层面出现了放松的迹象:关税下调窗口打开、有关海事方面的制裁或者延缓、对中国商品的新高门槛规则出现暂停的迹象。细则尚未公布,官方也未确定,但是“硬牌”的力度似乎有所减弱。问题是,中国是否用实际行动去弥补美国的过错?回看近两年来,中国限制从美国进口大豆、增加从南美和俄罗斯采购,市场没有出现失衡的情况,压榨开机率也保持正常。其实这也是一次压力测试,如果美国把大豆政治化的话,我们依然能够顶住。



那为何现在买美国?不是缺少,而是用可替代的商品去争取更高的利益。大豆在谈判中就是筹码,美国看重的是出货和库存,中国则看重的是政策空间以及节奏的控制权。关税壁垒、技术封锁、产业链规则是美国过去两年的硬招,一旦松动就很难回到原来的地步。一笔看得见的订单换几条看不见却更值钱的通道,给国内企业一个缓冲期,把外部摩擦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从价格方面来看,短期内盘面受情绪影响而升温,但是供应仍然存在多个方面,南美衔接顺利、俄粮在上量。买美国货不代表只能买美国货。压榨企业更关注到港节奏、升贴水、物流成本,长单、套保、分批可以摊平。养殖端最担心的就是饲料供应充足并且价格稳定。此单既控制了量又带来了政策的放松,有利于稳定预期。

美国农民“喜忧掺半”,能卖出农产品拿到现金流是喜,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是忧。交易员知道单子可以抬高数据,但是却无法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对于华盛顿来说,农业票仓要安抚,内政压力要疏解,对华摩擦也要有个阀门,而这个阀门就长在大豆上。



对于双方来说,账面上看,美国出货、中国进货,农场和工厂都赚钱。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消耗稀缺筹码的是谁。美国得到的是缓解库存、抬高价格、稳定民心、减轻政治压力,付出的是关税、制裁、技术规则方面的让步,谈判中高价值的议题少了锋芒。中国花的是可买可不买的金钱,买的是随时可以替换的商品,换来的就是更大的战略空间、更稳定的供应安全以及更受控的关系框架。

这场博弈已经和几年前不一样了。以前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我们以防守为主,现在中国重新夺回了部分主动权,可以暂停、重启、加码、分散,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市场的反应也变了,按一下暂停键,美国的农场和议员就着急了;签下一个订单,盘面和政策的力度就弱了。这就是规则塑造,不是非买不可,而是决定什么时候买、买多少、跟谁买、拿什么换。

供应链就是武器,这是很现实的。中国拥有庞大的稳定市场、完整的制造业基础以及成熟的粮油体系,以一个农产品为杠杆,可以撬动更大的政策空间,使企业得以优化,上下游也有调整的时间。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行为,而是一种用经济手段进行博弈的方式,使对方明白压制没有用,合作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



接下来会很快签约,具体细节还要看官方的安排。虽然大豆的量很大,但是更重要的是信号:稳定、理性、可预期。对于外部合作伙伴来说,谁能够保证供应,谁就有资格做生意。对国内消费者,油瓶不空、肉蛋奶不乱;对企业,套保可以做、订单可以排;对产业,分散布局继续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规则一旦放松了,想要再收紧就很难了。这是谈判的艺术。台上的就是大豆,台下的就是议题排序、政策力度和边界。中国用一个农业订单把局势稳定了一下,赢在格局,也赢在耐心。同时也要保持镇定。市场会有波动,舆论会有热度,但是现实还是要落实到地上的。大豆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但是它可以作为杠杆来使用。用得好可以将复杂的联系带回到受控的状态;用不好就会变成一次性的消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