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有媒体放出“风声”,表示中国正在重新采购美国大豆,虽然总数仅有区区十几万吨,相较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却向外界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那便是中美关系正在“解冻”,双方很可能会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里重启农业方面的经贸合作,积压在仓库中的美国大豆将迎来“最权威的买家”。 自2025年4月起,美国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想要以关税作为“武器”遏制中国发展。而中国则见招拆招,一方面限制稀土出口;一方面取消所有美国大豆的订单,精准打击美国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高端制造业以及农业。
与此同时,中国为了满足国内大豆消费需求,转而向巴西求购大豆。这对于巴方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巴西的豆农们在农业部门的协调下,立即集中所有人力、物力扩张大豆的种植面积,想要一口气吃下来自中国的所有订单,狠狠赚一笔大钱。 到了8月份,巴西大豆陆续成熟,中国企业随即蜂拥而至,争先恐后下单抢购,一时让巴西豆农们“财源广进”。如果这种和谐的经贸关系能一直维持下去,对中巴双方来说都有好处,但可惜的是,某些豆农实在贪得无厌,他们眼看中国对于大豆的需求如此旺盛,便动起了“歪心思”,故意囤积居奇,想要趁此机会“拿捏”中国,赚更多的钱。
在巴西豆农的“操盘”下,巴西大豆的价格持续飙升,每吨涨到了惊人的650美元,堪称“天价”。但中国的企业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花“冤枉钱”,为了降低风险、节省成本,中企转而向阿根廷等国订购大豆。 阿根廷、澳大利亚眼看中国送来了大把钞票,一时欣喜若狂,当即以低于600美元的价格将大豆一股脑全部卖出去,既解决了库存问题,也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除了向其他国家订购大豆之外,中国还有一记对付巴西豆农的“绝招”,那便是“战略储备”。我方经过多年的布局,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数万个粮站,光是大豆储量就有4500万吨,足够全国小半年用度。巴西豆农坐地起价之后,我方当即决定释放一部分大豆储备应急,以稳定市场、安抚民心。 等到了10月底,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美国大豆得以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这直接导致巴西大豆价格“跳水”,从每吨650美元暴跌至580美元。巴西豆农们为此焦急不已,他们连忙放下高傲的态度,主动向中国“求”订单,并承诺只要一个成本价,绝对不会再胡来、乱来。 此次中巴双方围绕着大豆展开的一系列博弈,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正在重新构建世界秩序。以往中方在国际市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买东西必须要看别人的“脸色”,连基本的“议价权”都没有;可在当下,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中方不仅能“议价”,甚至还能“定价”,牢牢掌握着经贸上的主动权。
而与巴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萨克斯坦始终紧跟中国的脚步,不断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前段时间中哈刚刚签订了一份猪肉出口协议,最近哈方又频繁来中国访问,想要和中方商议建设“中欧班列—南线工程”一事,态度极其之诚恳,恨不得立即将此事敲定下来,然后直接挽起袖子“开干”。 从客观角度来看,中国和巴西的关系还是非常紧密的,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繁,巴西政府也曾多次表示,愿意同中方建立更加深入的经贸合作。但巴西政府不能只“喊口号”,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就像此次巴西大豆涨价,巴西政府就应该及时介入制止,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结果巴西政府严重“缺位”,最终导致中巴大豆贸易“停摆”,不管是国家还是豆农均损失惨重!最后我们也希望巴西能牢记此次教训,以公平、平等的态度与中国交往,切不可再耍“小聪明”,否则必然自食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