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10月还在朋友圈晒“买金自由”,这两天可能已经笑不出来了,国际金价就像突然断了线的风筝,从4381美元的历史高空猛然坠落,一口气跌破3900美元。 一周蒸发超10%,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更诡异的是,中国出了个黄金税收新政,印度突然狂买黄金创纪录,这一切到底是巧合,还是全球黄金市场正在被悄悄“改写剧本”? 这轮金价的“跳水”,看上去是一场技术性回调,但背后可不只是散户割肉这么简单,先说个背景:从8月到10月中旬,金价一路飙升,涨幅超过30%,一度飙到4381美元的历史高点,哪怕是“黄金多头”都开始觉得有点虚了。 到了10月下旬,市场避险情绪退潮,中美罕见在贸易议题上达成了实质性框架协议,紧张的地缘局势也暂时缓和,避险资金开始撤离黄金,转向风险资产,金价自然“撑不住”了。 再加上美联储内部对未来利率走势分歧越来越大,市场开始押注“美元还没完”,美元指数一度冲上99.7。 这对以美元计价的黄金来说,就像双重夹击:一边是美元走强,一边是资金撤离,金价下跌几乎不可避免。 就在金价大跳水的同时,中国开始实施新的黄金税收政策,市场一开始的反应有点过激,很多人以为这是“官方不想让金价太高”,于是纷纷看空,导致黄金市场进一步恐慌。 但实际上,这个政策的核心在于“划清投资和非投资的界线”,通过交易所买卖标准黄金的,免征增值税;非交易所渠道的,按原规定缴税,这不是为了打压金价,而是为了让市场更规范、透明。 关键是,这个时间点选得很微妙,海外交易所开始上调保证金门槛,国际资本反而流向了中国的上海黄金交易所。 而新政一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国际资金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黄金定价权,可以说,这是一次“以规制市”的有力尝试,为中国在全球黄金话语权上加了一把火。 就在中国出台新政的同时,印度这边也没闲着,2025年8月和10月,印度的单月黄金进口额都突破了100.6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这场“买金风暴”背后不是偶然,而是印度应对外部压力的一次战略性选择,美国刚刚制裁了两家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印度公司,印度的回应并不是对抗,而是更聪明的“绕路”——狂买黄金,用黄金来支撑自己的外汇储备,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这其实是一种“金融去美元化”的路径,黄金不像美元那样受制于西方金融体系的复杂规则,买得多了,抗风险能力就强了。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这波操作不仅是为“闪耀印度”的基建计划攒家底,更是为未来的金融安全铺路。 印度买金,不是孤例。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有43%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继续增加黄金储备,更重要的是,95%的受访央行认为全球央行整体还会继续买金。 这说明一个趋势正在成型:黄金不再只是“战乱时候的避险资产”,而是在逐渐变成“信用对冲工具”,在美债占GDP比率飙破124%、全球对美元信任度下滑的大背景下,黄金的角色正被重塑。 而且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连一些传统的美元盟友国家也在低调增持黄金,这股去美元化的潮水,正悄悄推动黄金市场的权力重构。 中国通过新政增强定价能力,印度通过实物购买稳住战略储备,再叠加全球央行的持续购金潮,这背后隐约可见的是:黄金市场的权力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倾斜。 目前全球第三季度的央行净购金量达到了220吨,环比增长28%,而花旗集团甚至预测,未来三个月金价可能继续下探至3800美元,但这并不是坏消息,因为长线资金反而会因此找到更好的入场点。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场“高空跳水”更像是一种信号:黄金市场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深变,短期内看似波动剧烈,但长期来看,这种调整或许正是新一轮价值重估的开始。 这场金价大跳水,看似是市场短期情绪的释放,实则是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的一次“压力测试”,中国在规范中谋定价权,印度在买金中稳战略底盘,全球央行在去美元化中重新配置信用锚。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追涨杀跌永远是最大的陷阱。真正该看清的,不是金价今天涨了多少,而是这个市场未来会向哪里去,从“事”看“势”,黄金这场跳水之后,才是真正的较量开始。 信息来源:印度央行加速回收黄金:半年运回64吨,两年多来已运回274吨——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