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一路狂飙升,涨幅超50%,走出了一波令人发指的上涨曲线。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金店却出现利润下滑、门店收缩的情况。 金店不就是卖金子的么,怎么金价越涨,门店反而开不下去了呢? 来,听我给你唠两句。 01 在金价涨势良好的大背景下,黄金珠宝行业的头部品牌却在减少门店数量。 周大生2025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终端门店数量同比减少560家。 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降37.3%,净利微增3%,现金流净额降55.9%。 周大福第三季度关闭门店296家。 周生生前三季度净利下滑36.4%,净关店22家。 六福集团今年7-9月净关店49家。 老凤祥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周大生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国际金价持续高位运行,对珠宝首饰的零售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导致加盟商客户的增补库存意愿低迷。 你可能纳闷了,不是买涨不买跌么,怎么黄金涨价反而抑制了珠宝消费呢? 注意啊,划重点: 买涨不买跌,是投资逻辑,而不是消费逻辑。 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是极好的避险产品,价格上涨会直接激发购买热情。 但金店卖的主要是首饰,属于消费品或装饰品,核心是它的佩戴或审美价值,与投资无关。 这就好比你在商场买衣服、鞋子等任何一件商品,价格高了,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所以,对于逛金店的消费者而言,黄金价格的上涨是阻力。 02 再看金店。 说白了,金店最多算倒腾黄金的“二道贩子”:把金子买回来,经过加工,变成好看的饰品,卖给顾客。 金店赚的钱绝大部分是加工费。 而黄金是金饰的唯一原材料,金价上涨,意味着金店用于购买黄金的成本也在上涨,但加工费却不能匹配金价上涨的速度。 加工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表面上金店不断调高首饰金的价格,但其实自己赚的根本没增加多少,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成本增加导致获利减少。 还有就是,金店要面对的库存贬值风险。 虽然金价总体一路走高,但时不时还是会有短期内的震荡。 金店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在金价波动面前非常脆弱。 毕竟,金店需要预先垫资买入黄金原料再加工。 而金价的持续上涨,就像击鼓传花,门店的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越来越高。 如果突然遭遇价格下跌,库存的黄金立刻贬值,为了维持现金流回笼资金只能降价销售,结果大概率会陷入“高买低卖”的窘境。 前文提到的周大生现金流净额降超过五成,正是这种风险的具体体现。 还有更扎心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买金饰根本不去实体店。 各种直播平台上的各种打折让利,还是很吸引人的。 更有甚者,为了节省开支,年轻人结婚都“租三金”了,这进一步分流了线下金店的客源。 03 当然,行业里也有佼佼者。 比如今年大火的老铺黄金,几乎每次金价上涨的新闻后,都会“匹配”一则消费者在老铺黄金排队的消息。 个人认为,老铺黄金的成功在于其不同的赚钱逻辑。 老铺黄金卖的不仅是黄金,而是传承、手艺和稀缺价值。 把金饰当奢侈品卖,正是它能够跳出原料成本竞争,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了工艺和审美买单,从而获得高溢价的根本原因。 一个錾刻龙凤的金镯子25万,背后是非遗老师傅的手工雕刻。 老铺黄金在用自己的方式给消费者讲一个故事,增加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所以,一个金饰中三分之二的价格都来自于品牌溢价与手工技艺价值,还有人愿意买。 就像卖奢侈品的消费者笃定地认为,TA值这个价。 最后我想说,黄金永远值钱,但卖黄金的生意未必永远好做。 在金价波动加剧、消费习惯转变的当下,真正能存活下来的商家,不能仅依赖黄金本身的价值,而是要为品牌注入故事、工艺与灵魂,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或许这样,商家才能在金价的潮水波涛汹涌时,从容定锚,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