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泡沫刷屏时刻托起“AI信仰”的竟是Arm(ARM.US)!“ARM架构浪潮”席卷数据中心营业 ...

来自: 智通 收藏 邀请

阡乐科技获悉,提供计算处理器中使用最广泛底层架构技术之一的芯片设计领域领军者——ArmHoldingsPlc(ARM.US) 给出了强于华尔街预期的乐观营收预期,受益于支持天量级AI训练/推理工作负载的全球AI数据中心的扩建或新建进程如火如荼,一股前所未有的“ARM架构浪潮”席卷全球范围正在大举扩张AI算力基础设施资源的数据中心——即英伟达自研NVIDIA Grace CPU加之亚马逊、微软以及谷歌等云计算巨头们加速配置自研ARM架构服务器CPU,进而带动Arm业绩大幅扩张并且Arm管理层给出强劲的业绩展望。

在当前“AI泡沫即将破裂引发全球股市暴跌”、“堪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的科技股暴跌正在上演”等有关”AI泡沫“的悲观论调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巨浪导致近期与AI密切相关的科技股暴跌之际,顽强托起“AI牛市叙事”以及投资者们“AI信仰”的竟然是Arm Holdings Plc(ARM.US),本周Arm强劲业绩与展望所带来的“AI信仰”提振力度甚至强于刚刚在周三公布强劲增长业绩的英伟达长期以来竞争对手——另一AIGPU领军者AMD(AMD.US)。

Arm公司的这份亮眼业绩无疑大幅强化全球股票市场的“AI长期牛市”叙事逻辑以及科技股信徒们的“AI投资信仰”,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台积电、博通以及美光科技、Arm等算力巨头们所主导的全球AI算力产业链的这轮“超级牛市行情”远未停歇,该产业链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全球资金最青睐的投资板块。

Arm业绩出炉之后,Arm美股交易价格盘后闻讯一度上涨超9%,并且带动其他AI算力产业链领军者股价大涨。乘着这股席卷全球的史无前例AI投资热潮,Arm公司股价自2024年以来股价大涨110%,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最大股东软银持股比例接近90%,堪称自Arm上市以来最大赢家。

Arm公司在一份最新业绩声明中表示,2026财年第三季度(即2025年日历年的第四季度)营收中值将约为12.3亿美元(Arm管理层给出的第三财季营收区间为11.75亿美元至12.75亿美元);剔除某些项目后,NON-GAAP准则下Arm管理层预计每股收益中值将为0.41美元(每股收益展望区间为0.37美元至0.45美元)。与之相比,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分别为营收预期11亿美元与NON-GAAP每股收益预期0.35美元,Arm的这两项展望均强于市场预期。

Arm的营收来源有两大核心部分:允许客户使用其设计和标准架构或者指令集的许可/授权类型费用,以及在最终芯片发货时按件收取的版税业务营收。Arm的官方授权方按照固定协议支付ARM指令集架构的授权使用费,然后根据最终芯片制造、使用或销售的芯片种类以及数量规模来支付ARM版税。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Arm的许可类型业务领先于其版税相关的业务,这意味着目前的许可类型销售额在未来很大一部分将转化为版税业务。

Arm股价在纽约股市收于160.19 美元后,在美股盘后交易中一度上涨超9%。尽管该股今年迄今已上涨超过30%,但仍落后于其他受益于对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猛增的乐观看涨情绪推动而大涨的英伟达、AMD以及博通等芯片巨头们。

在截至9月的2026财年第二财季,Arm公司总营收大幅增长34%,达到大约11.4 亿美元,超出Arm公司的此前业绩展望。该季度(截至9月的季度)剔除某些项目后,NON-GAAP准则下每股收益为0.39美元,两者均强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约10.6亿美元以及0.33美元。Arm公司第二财季斩获营业利润约1.63亿美元,同比大增155%,营业利润率高达14.4%,远高于上年同期的7.6%,净利润则同比大增122%至2.38亿美元。

从具体的细分业务营收来看,第二财季Arm的许可/授权类型营收约为5.15亿美元,高于4.72亿美元的华尔街平均预期,第二财季实现同比大幅增长56%。版税业务营收约为6.2亿美元,意味着同比增长21%,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约5.86亿美元。

这一最新业绩与前景表明,Arm正开始从其在新架构技术上的投资中获得更多回报,这些芯片架构技术旨在帮助全球各大企业在为无比庞大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而建设大规模AI数据中心。在Arm首席执行官哈斯(Rene Haas)的领导下,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半导体公司一直在向更加完整的芯片设计提供商转型,从而大幅提升其半导体市场影响力以及营收潜力。

在哈斯以及Arm最大股东软银集团的推动下,Arm正在积极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数据中心以及个人电脑组件等市场规模更庞大的前沿科技领域,从而更大规模地受益于企业们无比强劲的AI支出。

Haas 在业绩会议上接受分析师提问时表示:“这体现出对于我们的架构技术在各个领域持续强劲的需求,尤其是在数据中心愈发强劲的需求。”他强调,尤其是Arm用于高性能计算机的ARMNeoverse架构产品的营收规模已经翻了一番

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领域,ARM架构渗透率越来越高

Arm 的芯片架构技术最初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端设备中取得史无前例的高能效突破,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被设计为电池供电环境下芯片的基础架构,这也是为何苹果A系列iPhone芯片长期基于ARM架构。这个市场传统上为该公司贡献了大部分营收。如今,随着数据中心越来越受到电力资源约束以及数据中心对于高能效、高性价比服务器CPU的强劲需求,该公司认为自己将在这一利润丰厚的数据中心业务中占据堪比x86架构的重大市场份额,并且与英伟达、亚马逊、微软以及Alphabet旗下谷歌(Google)等科技巨头们持续加码ARM架构CPU合作规模。

Arm已成为推动AI技术发展的核心参与者之一,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Arm已崭露头角,其业务版图从智能手机扩大至数据中心,一举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它与母公司软银和OpenAI共同参与了一个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大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扩大美国的AI基础设施。Arm还参与了软银总部所在地日本的类似大规模项目。

Arm也堪称全球人工智能狂热浪潮最大赢家之一,英伟达自研的Grace CPU正是基于ARM架构,亚马逊的自研数据中心Graviton服务器处理器同样采用ARM架构,类似的还有基于基于ARMNeoverse所打造的Google AxionProcessors这一谷歌第一代自研ARM架构数据中心CPU,以及微软AzureCobalt 100自研ARM架构数据中心CPU,ARM架构可谓正在从“智能手机之王”演变成AI云时代的算力基础设施底座之一。

在数据处理量无比庞大的AI工作负载中,“算力主力军”基本上为英伟达H100/H200,以及Blackwell这类AI GPU,CPU往往专注于高效的调度化处理。GPU的架构决定了它极度擅长并行化计算,适合于执行大量的矩阵和向量运算,因此在处理“数据轰炸般”的密集型AI任务时担当重任。

因此在生成式AI应用与AI智能体时代,AI GPU/AI加速卡算力集群是绝对主角,但仍然需要一颗“宿主级别CPU”负责调度、IO、网络、存储、系统服务等,比如英伟达所打造的Grace-Blackwell就是ARM架构 CPU+BlackwellGPU的AI算力基础设施组合。

CPU的架构基础决定了服务器CPU不仅能够进行通用型计算任务,专注于控制流以及处理复杂的顺序计算任务和逻辑决策时的调度特性,使得数据中心服务器CPU在当前算力需求井喷式爆发的AI推理/训练领域全面发光发热。

ARM所采用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架构使得基于其设计的服务器CPU在执行AI推理/训练任务时,相比于英特尔x86架构,具备高能效和低功耗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一特性使得ARM架构特别适合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能够高效配合AI GPU来满足几乎无止境的AI推理/训练算力需求。在生成式AI应用与AI智能体时代,ARM Neoverse这类数据中心架构,在大型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工作负载上,每瓦可完成的工作量可达传统x86架构处理器的3.5倍。

对于ARM架构而言,DeepSeek引领的AI算力新范式也是该架构加速渗透至数据中心领域的一大推动力。随着DeepSeek所主导并引领的这股史无前例的“低成本AI算力风暴”带动AI应用软件深度覆盖各行各业以及各大消费电子终端,基于云计算体系的推理端AI算力需求将井喷式增长,全球各大数据中心为追求利润大幅扩张,它们的服务器CPU架构势必将加速转向性价比高得多,且能效与架构灵活性优势巨大的自研ARM架构服务器CPU,而不是购买价格昂贵且能耗巨大的基于x86架构的英特尔/AMD 服务器CPU。

就目前来看,AI泡沫论调不足为惧

从更广泛角度来看,Arm公司报告业绩之时,投资者们正聚焦于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能带来怎样的回报,同时愈发担心当前的庞大AI基础设施支出水平难以为继。

但是Arm最新公布的无比强劲业绩以及超预期业绩展望,凸显出全球范围AI算力需求依然无比强劲,全球AI基建仍然如火如荼,与此同时,AI应用软件领军者——聚焦于“AI+数字广告”的AppLovin(APP.US)周四公布的最新业绩凸显出人工智能技术变现逻辑或者说AI货币化路径非常乐观,这也凸显出各大科技巨头们的大规模AI算力基础设施支出有望在未来进化成为更加强劲现金流,这两大强劲业绩数据无疑强力回击近期风靡市场的“AI泡沫论调”。

近期全球DRAM和NAND系列的高性能存储产品价格持续大涨,加之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创公司OpenAI已经达成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AI算力基础设施交易,以及“芯片代工之王”台积电、存储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公布无比强劲的超预期业绩并上调2025年与2026年营收增长预期,可谓共同大幅强化了AI GPU、ASIC以及HBM、数据中心SSD存储系统、液冷系统、核心电力设备等AI算力基础设施板块的“长期牛市叙事逻辑”。

在10月底的华盛顿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更是罕见正面回应市场对“AI泡沫”的质疑情绪,称AI已进入“客户愿意为大模型支付真实现金”的拐点,昂贵AI算力基础设施的商业回报已出现,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在国际大行瑞银(UBS)看来,与AI密切相关联的科技巨头们权重占比愈发庞大的美国股票市场仍处潜在的泡沫最早期阶段——即处于泡沫未成形阶段,远未达到堪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危险顶峰,主要因市场估值未达极端泡沫水平、科技投资占GDP比重可控,并且远未出现类似千禧年泡沫时期的极端并购案等见顶信号。瑞银分析师团队强调,随着全球AI算力产业链以及美股科技巨头们股价持续创新高,“人工智能泡沫”的出现条件正逐步具备,但是距离泡沫破裂可谓非常遥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11月6日发布时间:2025-11-06
下一篇:
中信证券:展望明年多种因素仍然很可能主导金价上行发布时间:2025-11-06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