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前9个月,中国每天进口的原油超过1100万桶,这个量比沙特阿拉伯一天的产量还多。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每天至少有100万到120万桶没流入日常消费,直接进了战略储备库。 而且仅2025年二季度,全球新增原油库存里九成以上都被中国收了。
现在街上新能源车满街跑,光伏产业也火得不行,不少人都纳闷,咱们为啥还使劲囤油? 其实这事儿远不止“多存点油”那么简单,背后全是关乎能源安全的考量。 囤油不是“跟风” 一开始我也有点疑惑,新能源势头这么猛,怎么还盯着石油不放? 后来仔细琢磨才发现,这囤油的动作,是三股劲儿一起推着走的,每一股都挺关键,最直接的就是法律定了规矩。 2025年1月起,《能源法》正式生效,这是中国第一次把“战略石油储备”写进能源领域的法律条文里,明确了国家和企业都得负责建储备。
以前囤油可能还带点“看情况办”的弹性,现在不一样了,这成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就像咱们上班得打卡、学生得写作业,到点就得做,没商量的余地。 然后是地缘上的风险得防着。 早前乌克兰那边有战火,中东也一直不太平,这些地方一有事,石油供应就可能断。 中国的原油大多得从国外进口,一旦供应链出大问题,国内经济肯定受影响。 我本来觉得现在能源来源多了,断供的风险能小点,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只要对外依存度降不下来,人家那边一波动,咱们这边就可能跟着慌。
这储备油就像家里的应急粮,平时用不上,真到断供的时候,能撑一阵,给咱们争取调整的时间。 还有金融上的考量不能少,石油不只是能源,还是挺重要的大宗商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能避险。 现在美元老波动,把一部分外汇储备换成实物石油,既能对冲美元波动的风险,要是油价涨了,还能有点资产增值。 这操作跟咱们普通人买点稳健理财差不多,就是咱们买的是几千块的基金,国家弄的是上亿桶的石油,规模差太远了。
法国兴业银行都说,要是中国停止大量买油,国际油价可能跌到50美元以下,能有这市场影响力,也是咱们一点点攒出来的。 囤了多少、放哪儿了? 弄明白为啥囤油,估计大家更关心实际的咱们到底囤了多少油?这些油够不够用?都放在哪儿了? 根据测算,现在中国的原油储备已经到了13亿桶,创了历史最高。
按咱们每天消耗1500万桶算,就算外面完全断供,这些油也能撑近三个月。 而且咱们的目标还更高,要奔着180天的安全线去。 国际能源署建议成员国至少存够90天的量,咱们这目标明显更严。 为啥定180天?早前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石油禁运,那次能源危机持续了5个多月,超过150天。 要是能存够180天,大多数可能的供应中断情况都能应对,这准备做得够足的。 这些油也不是随便堆着,咱们有专门的储备基地。
舟山岙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大连这些地方,都有储备基地,形成了一张覆盖沿海重要港口的能源网络。 这些基地特别方便,进口的原油能快速卸下来存进去,要是国内哪个地方需要,又能通过管道运过去。 我查了下,不少基地还用了地下储油库,安全又稳定,就像给石油找了个“安全屋”,不怕风吹日晒,也不用担心出意外。 跟美国比,咱们俩的思路差别可太大了。 美国现在的战略石油储备是40年来最低的,还不到咱们的一半,而且最近几年他们老在卖储备油,说是为了降低国内油价。
美国这操作更像“拆东墙补西墙”,盯着短期的经济情况;咱们不一样,囤油是瞄准长期的能源安全。 这两种选择一对比,更能看出咱们囤油背后的战略价值不是图一时方便,是为了以后不慌。 囤油不只是“存粮” 很多人说中国这时候大规模囤油,是为“某件大事”做准备。 其实不用猜具体是什么事,单看这动作,就能明白咱们是在为能源安全打底子,这跟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有关系。 石油就像粮食一样,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的基础。
工厂生产要靠石油,汽车运输要靠石油,就连咱们用的不少日用品,生产过程也离不开石油。 咱们把储备做到这么高的水平,就是把能源供应的自主权攥在手里了。 不管外面环境怎么变,至少短期内不用担心没油用,经济能正常转,咱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要是没这储备,一旦断供,油价可能暴涨,物价也会跟着涨,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现在国际关系挺复杂的,美国早前就有过把石油、天然气当政治施压工具的情况。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要是进口来源被卡,麻烦就大了。 咱们提前囤油,再加上找更多元的进口来源比如跟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跟中东、中亚的产油国搞好关系就是不让别人在能源上抓住咱们的“把柄”。 外交部也说过,中俄的能源合作正当合法,其实这就是在拓宽供应渠道,让咱们的能源网更稳。 而且囤油不是单一的动作,是咱们整个“抗风险组合拳”里的一环。 除了存石油,咱们还在减持美元、增加黄金储备、加大粮食存量。
这些动作放在一起,就是一套互相支撑的战略体系。 就像咱们出门会带伞、带充电宝、带点现金,多准备几手,不管遇到下雨、手机没电还是没网,都能应对。 石油在这套体系里,就是当其他外部变量不稳定时,能让国家稳住发展的“生命线”。 现在新能源是大趋势,没人说要放弃新能源。 但新能源要完全替代石油,还需要时间。
在这个过渡阶段,咱们一边发展新能源,一边把石油储备做好,不是逆潮流,是最务实的选择。 未来国际局势怎么变,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肯定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咱们现在囤油,就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风浪准备“护城河”,把能源安全的钥匙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