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摘要 焦煤期货合约的历次调整围绕现货市场结构变化和产业需求适配等核心目标展开,时间跨度从2022年至今,逐步完善了期现衔接机制。焦煤期货服务于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一步步提升。 1 2022年4月:质量标准与基准地重构 调整背景 国内焦煤资源结构转变(低硫煤产量减少、中高硫煤占比上升),进口煤来源不稳且价格波动过大,原有标准与现货市场脱节。 核心调整内容(自JM2304合约开始执行) 1.质量标准大幅优化 调整标准品核心指标:灰分从10%放宽至10.5%、硫分从0.7%放宽至1.3%、挥发分调整为16.0%-26.0%。基准交割品从“低硫主焦煤”改为“中硫主焦煤”,对齐山西主流国产主焦煤品质。 拓宽灰分上限至11.0%,拓宽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区间上限至1.7%,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要求从“≤25mm”调整为“≥10mm”,替代品覆盖更多国产煤种。 提高CSR下限至60%,对CSR≥65%的高热强度焦煤设置“升水80元/吨”,鼓励优质焦煤参与交割。 2.交割基准地调整为山西 “将焦煤期货山西省的指定交割仓库升贴水由-200元/吨调整为0元/吨,将河北省唐山市、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天津市等地的指定交割仓库升贴水由0元/吨调整为170元/吨”。基准交割地正式定调为“山西”,港口地区调整为非基准区域。2023年6月河北省邢台、邯郸的指定交割仓库升贴水设置为70元/吨。以此优先鼓励国产焦煤参与期货交割,解决港口交割中进口煤波动对期货价格的过度影响,强化国内供需定价逻辑。 调整效果 适配国内焦煤资源特性,期货价格更精准反映国内主产区供需,让期货交割品更贴近现货贸易主流,降低产业参与交割的成本,减少国际煤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 2 2024年12月:品牌交割制度落地 调整背景 现货市场中“同指标不同品质”的问题突出(不同厂家焦煤的实际炼焦效果有差异),需通过品牌化区分优质资源。 核心调整内容(自JM2601合约开始执行) 1.品牌与非品牌交割区分 允许“品牌焦煤”与“非品牌焦煤”并行交割:品牌焦煤需通过厂库标准仓单申报,需符合交易所公布的特定质量标准(如硫分≤1.0%、CSR≥68%),并由头部企业(如山西焦煤、平煤股份)生产;非品牌焦煤沿用原有仓库交割流程,需严格符合基础质量指标。 2.品牌升贴水差异化 2025年1月,首批焦煤品牌出炉,“平煤主焦一号”品牌升贴水为225元/吨、“山焦日照1号”品牌升贴水为80元/吨、“乡焦1号”品牌升贴水为100元/吨、“凯嘉一号”品牌升贴水为175元/吨。未注册品牌的焦煤无法享受品牌升水,倒逼上游企业提升标准化水平。 调整效果 解决焦煤“指标相同但品质异”的行业痛点,提升期货价格对优质煤的定价能力,吸引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3 2025年1月:最小交割单位下调 调整背景 现行的最小交割单位为6000吨,与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贸易量不匹配,导致交割月需要持仓凑整的痛点,限制企业参与度。 核心调整内容(自JM2604合约开始执行) 1.交割单位与交易单位统一 将最小交割单位从6000吨下调至60吨,与焦煤期货合约60吨/手的交易单位完全一致。中小企业可直接按实际需求持仓,无需担心进入交割月后非整数倍持仓的难题,交割月合约的参与度有望提升。 调整效果 降低产业参与交割的门槛,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范围。 4 2025年11月:质量标准再优化 调整背景 2024-2025年现货市场品质分布变化较大,现有强度、硫分升贴水与实际价差不符,需再次校准期现匹配度。 核心调整内容(征求意见阶段) 1.强度指标(CSR)门槛拟提升 标准品CSR范围从“[60%,65%)”调整为“≥65.0%”,替代品范围明确为“[60.0%,65.0%)”,且替代品从升价改为“扣价50元/吨”; 引导交割品向更高强度焦煤倾斜,匹配下游钢厂对炼焦效率的需求。 2.硫分升贴水拟调整 “[0.70%,1.30%)”区间:每降低0.01%升水从2.5元/吨下调至1.5元/吨;“(1.30%,1.60%]”区间:每升高0.01%贴水从5元/吨下调至2.5元/吨。与现货价差更贴合。 3.全水分与数值修约规范 将“水分(Mt)”统一表述为“全水分(Mt)”,测定方法明确为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灰分、挥发分保留两位小数(如10.50%),CSR保留一位小数(如65.0%),提升检验精度。 4.争议处理依据拟扩展 将“国标误差规定范围”调整为“国标等相关标准误差规定范围”,允许参考行业标准解决质量争议。 调整效果 目前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拟在规则发布后的新挂牌合约实施;调整后期货合约预计进一步贴近现货实际,减少交割争议,强化期货市场定价功能。 整体来看,焦煤期货合约的调整始终紧跟现货市场结构变化,从“适配资源”到“优化流程”,逐步完善期现衔接机制,并因此更能够服务于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刘佳良 中粮期货研究院 黑色资深研究员 交易咨询资格证号:Z0013540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