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经历了20天累计超10%的涨幅后,国际金价再度迎来跳水,10月21日当日更是暴跌超5%。截至今日,虽稍有回温,但国际金价仍然无法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短短一个月,黄金消费者的心情一如金价一般坐上了“过山车”。有人在高位点大量入手,满怀期望想大赚一笔,结果一夜之间亏损上万元。 从极速狂飙到持续跳水,金价的动荡变化并没有使“黄金热”降温,反而让它愈演愈烈,一些不懂行情的普通人也想跟风入手。不少人看中了网购黄金的便利及低于线下的价格,开始“云淘金”。在近期的黄金珠宝投诉中,有关网购黄金的投诉也逐渐增多。 据消费保平台最新《黄金珠宝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2025年10月,消费保共受理黄金珠宝投诉18,847件,累计涉诉金额1.10亿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为36.71%。虚假宣传、价格纠纷和退款难是困扰消费者的三大难题。
克重虚标、以假充真、掺假售假 网购黄金套路频出 11月4日,消费者刘女士在消费保平台投诉称,其在淘宝购买的足金饰品克重虚标。商家标注的金饰克重为0.9克,而刘女士自行称重后发现仅有0.79克。随后她前往周六福专柜再次进行专业称重,结果显示为0.77克。
对此,刘女士与商家沟通,希望退回缺少克数的差价,但商家不认可刘女士的称重结果,拒绝了这一请求。 “我认为周六福品牌足以支撑这个称重结果,商家不认纯属无理取闹,不愿解决问题。”刘女士认为这是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希望平台能够严惩商家,不让更多人上当受骗。 除了缺斤少两,以假充真、掺假售假等套路也让消费者头痛不已。 11月5日,黄女士在消费保平台发布了关于淘宝商家售卖假黄金的投诉。图片上,所谓的“黄金吊坠”已明显掉色,暗沉发黑,显然不是黄金。而订单页面,商家赫然标注着“999足金”的字样。
黄女士想找商家赔偿时却发现该店铺早已关闭,商家电话也是空号,追责无门。 在消费保平台有关“网购黄金”的投诉中,还有不少消费者购买到的是有“检测证书”的假黄金。表面上是权威认证,实际上大多都是民间检测机构,证书也是统一批发或者私人订制的“假证”,并不具备权威性和真实性。 无论是线下门店购买还是网购,消费者都极容易掉进虚假宣传的陷阱。报告揭示,黄金珠宝行业投诉问题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其中,虚假宣传相关投诉占比达22.94%。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存在欺诈诱导行为,如将“K金”标注为“足金”,或以“免费换新”名义诱导消费,实际却收取高额工费。
退款诉求占比近半成 年轻女性占据投诉主导地位 报告显示,消费者的投诉要求主要包含退款、改善服务、赔偿和解释/道歉;其中,要求退款占比高达44.06%,反映了消费者的维权决心和对品牌信任度下降。
从黄金珠宝行业投诉用户结构来看,女性占比高达86.08%,是男性的6倍,反映出女性在黄金珠宝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及对权益维护的更高敏感度。
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主导特征,00后(42.98%)与90后(44.65%)合计占比超八成,成为投诉主力军。
根据地域数据显示,黄金珠宝行业中,广州市的用户投诉量位居第一,占总投诉量的5.66%;东莞市(4.35%)位居第二,上海市(3.75%)位居第三。
贵金属消费需谨慎,消费保平台专家建议: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口碑的正规品牌和渠道,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购买前务必要求称重并拍摄标签信息,拒绝“只论价格不论克重”的模糊销售;详细核算工费、损耗费等隐性成本,避免“以小换大”中的价值损失;妥善保存购买合同、质保单、称重记录等,发生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文 |棠捷 编辑丨得鹿 数据支持 |问燕微 |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