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今年暴涨52%!比理财赚得多,普通人为啥不敢多买?

来自: 网易财经 收藏 邀请

金价今年暴涨52%!比理财赚得多,普通人为啥不敢多买?

大家好,我是闻叔!今年国际金价累计涨幅已接近52%,过去10年更是实现3.65倍的跨越式增长,叠加近期黄金税改话题持续发酵,不少人陷入纠结:金价为何能保持长期上涨且增速加快?

税改是否会推高购买成本?普通家庭该选实物金还是金融类黄金产品?其实答案的核心,在于理清黄金上涨逻辑与自身需求的匹配度,选对方向就能避开大部分误区。

短期波动无碍长期趋势

咱们先梳理一组实打实的数据,直观感受黄金的上涨力度。

今年国际黄金期货年初均价为2625美元/盎司,年内最高点一度冲到4392美元/盎司,即便当前回调至3980美元/盎司左右,累计涨幅仍接近52%,短期波动并未扭转整体上行态势。

拉长时间维度看,黄金的增值轨迹更为清晰:过去200年金价涨幅达500倍,年化收益率3.16%。

过去100年涨幅195倍,年化提升至5.85%;过去50年涨幅114倍,年化收益率进一步攀升至8.2%。

而过去10年,金价涨幅达3.65倍,年化收益率高达13.8%,这一数据清晰表明,黄金不仅长期保持上涨,上涨速度还在逐步加快。

很多人会被短期金价波动困扰,其实大可不必。

黄金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保值增值,即便遇到阶段性回调,幅度也相对有限,更像是“冲高100米后回调10-20米”的良性调整,大方向始终向上。

对于普通人而言,与其纠结短期涨跌,不如聚焦两个核心问题:支撑金价长期上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次税改又会带来哪些实际影响?

稀缺性主导涨势不可逆



黄金能长期保持上涨,本质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而这种稀缺性又体现在供给受限与需求旺盛的双重作用下。

从供给端分析,黄金的总量天花板清晰可见。

全球已开采的黄金总量约216265吨,已探明且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储量仅6.4万吨,后续即便有新的储量发现,整体增量也十分有限。

按当前每年3100吨的开采速度计算,现有可开采储量仅能维持约20年,供给端的刚性约束十分明显。

而黄金的开采成本正持续攀升,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易开采的浅层黄金资源已基本耗尽,如今开采需向更深地层推进,人力、设备等成本自然持续增加。



需求端的情况则进一步加剧了稀缺性,堪称“僧多粥少”。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已开采的黄金中,17%由各国央行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这部分黄金几乎不参与市场流通,仅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储备。

45%以珠宝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在东亚和印度的民间市场,多作为“压箱底”资产,除非面临紧急资金周转,否则很少被主动出售。

22%以金条、金币形式存在,其中相当一部分仍用于避险保值;剩余16%则流向工业生产、艺术品制作等领域,比如电子元件、航天材料等高端制造会用到黄金,而这些用途的黄金消耗后基本无法回流市场,最终还是以长期储存的形式沉淀下来。

更关键的是,全球黄金市场已出现长期结构性缺口。

近十年,全球每年矿产金产量稳定在3000吨左右,但仅工业生产与首饰消费两项需求,每年就需消耗约4000吨。

再加上近四年各国央行加大购金力度,每年增持规模达1000多吨,进一步挤压了市场流通量。

供需失衡的格局,决定了黄金长期上涨的趋势难以逆转。

按需求匹配品类,避开选购误区

黄金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实物黄金包含板料金、投资性金条、金锭、纪念性金条、金币、黄金首饰和黄金工艺品等7类。



非实物黄金则涵盖黄金期货、黄金ETF及联接基金、纸黄金、积存金、数字黄金、黄金股票、黄金债券、黄金期权等9类产品。

抛开期货、期权等普通人难以操作的品类,剩余可选范围仍不算小,其实选对产品的关键,在于明确自身需求与家庭资产状况。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若购买黄金的核心目的是压箱底避险,首选板料金、金条、金锭这类纯粹的实物黄金。

中国黄金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平均黄金持有量仅15克,绝大多数家庭的持有量不超过1公斤,如此体量的实物黄金无需专门储存空间,抽屉、柜子角落等地方即可安放,“落袋为安”的避险属性更为纯粹。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尽量避开黄金首饰,这类产品包含设计、加工等附加成本,变现时还需扣除货耗、工费及手续费,性价比不高,除非是结婚等刚需场景,否则不建议作为投资或避险选择。

对于资产规模相对厚实的家庭,购买黄金需兼顾避险属性、保存安全性、流动性及交易成本,通常建议黄金在家庭总资产中的配置比例为10%-15%。



具体来看,资产规模中等的家庭,可选择“积存金+小额金条”的组合,既能通过积存金实现“积少成多”,又能通过实物金条保证核心避险需求。

资产规模较大的家庭,则可采用“金条+黄金ETF”的配置方式,金条用于核心保值,黄金ETF则能提升资产流动性,适配不同场景下的资金调度需求。

其实黄金产品的多样性,根源在于其四大属性,流通商品属性、工业原料属性、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

前三种属性对应各类实物黄金产品,金融属性则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非实物产品。

只要牢记购买初衷,就能精准匹配:避险保值选实物,追求灵活投资选合规金融类产品,无需被复杂的产品名称困扰。



税改影响,聚焦核心变化选对合规渠道

这次黄金相关调整的核心,在于按黄金用途实施差异化管理,并强化场内交易的规范引导。

通俗来讲,场内交易(即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正规平台进行的交易)中,无论黄金是否用于投资,卖出方均无需缴纳增值税。

场内进行实物交割时,投资性黄金(如金条、金块、金锭、金币)与工业用途黄金的税务处理存在差异,而场外交易(如部分非正规金店的私下交易)则需全额缴税。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次调整的实际影响有限:投资黄金ETF等不涉及实物交割的金融产品,基本不受影响。

购买投资性金条等实物产品,成本可能会有小幅上升,但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的场内渠道购买,能有效控制成本,而这类投资者的核心逻辑与央行购金类似,多采用定投或按比例配置的方式,聚焦长期趋势,对小额成本波动的敏感度较低。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黄金首饰的成本大概率会受到上游税负传导的影响,价格可能有所上涨,若为结婚等刚需,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购买时机,不是刚需场景则无需盲目跟风。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积存金产品,用户提取实物时,新规下将被认定为实物交割出库,其用途判定与税务处理目前尚未有明确指引,银行仍在等待相关细则,后续可能存在调整空间,建议暂时小额参与或观望。

这次调整中,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中小型黄金商家及黄金流向不明的购买者,核心是引导黄金交易向规范的场内平台集中,让交易更透明、更合规。

黄金长期上涨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税改只是短期变量,普通人无需盲目跟风追高,也不必因调整而过度观望。

若以压箱底避险为目的,实物黄金是稳妥选择,其资产安全性高,不会出现清零风险。

若以投资增值为目的,需聚焦合规渠道,主要包括三类:黄金ETF及联接基金、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平台的纸黄金和积存金业务、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牌的标准化金条金锭,也可适当关注黄金股票。

选对品类与渠道,才能让黄金真正成为家庭财富的“压舱石”。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黄金价格近期为什么剧烈波动?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欧洲股市集体跳水!国际金价再创新高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涨疯了!国际金价今年涨幅超50%,现在还能买入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