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中美会谈以来,市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中美贸易上,特别是农产品贸易。 而最近的消息也是不断。 之前外媒消息称,中国先后两次订购了美豆,一次是3船,一次是4船。按每船6万吨左右计算,那一共就是六七四十二万吨。 而这个消息出来没多久,近日又有外媒援引贸易商的消息称,中国近日又采购了约12万吨的美国小麦,其中包括一船白小麦和一船春小麦,并计划于12月装运。 但再度令市场意外的是,美小麦却并没有因此而上涨,反而是几乎全线走跌。 这个行情就和美豆有点相似了。
之前美豆一直在1000美分徘徊,甚至数次跌破1000美分的大关,但自中美贸易释放利好信号以后,美豆迅速反弹,并创下近15个月以来的新高,并且主力合约也回到了1100美分之上。 但是再向上的动力却明显减弱了,开始转为震荡徘徊。 究其原因仍然与中国采购有关,主要是对中国的采购量不确定,而从现有传闻来看,很担忧采购将不及预期。 因为虽然中国宣布取消了3月份对美国相关产品加征的关税,但仍保留了10%的加征进口关税。 比如以大豆为例,经过此次调整后,美国进口大豆的关税约为13%,而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关税为3%,再加上中国采购美豆的消息传出以后,巴西大豆的溢价迅速回落。 也就是说,美国大豆的进口成本依然要比巴西大豆高,所以在价格上仍然是缺少竞争力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今年采购大豆的力度非常大。 根据最新的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共进口大豆9568.2万吨,同比增长6.4%。 而中国每年的大豆进口数量基本在1亿吨上下,所以这么来看,大豆缺口着实不大了。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到底会买多少美豆就成了影响美豆行情的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采购不及预期,那么美豆的上涨动力自然就小了。 而这次小麦的情况也是如此。 虽然根据外媒的消息,中国订购了12万吨美国小麦,并且这是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再次采购美国小麦,也标志着美国小麦恢复了对华出口。 但是这一数量依然低于预期,因为此前传闻的数量达到几十万吨,显然和12万吨比起来有差距。 而这也再次反映出2件事:
一是我国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大幅降低。 不仅是大豆,包括小麦、玉米等的依赖都在大幅减少。 大豆就不用说了,玉米也是一样,在2023年以前,我国对着美玉米的依赖还是很大的,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玉米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进口玉米的唯一来源。 但是随着巴西玉米对华出口的通道打开,美玉米的占比快速下降,中国对美农产品的需求已从绝对刚需转变为贸易补充。 二是钱包决定话语权。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货物,缺的是生意,钱在谁兜里,谁才有话语权。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
20 分钟前
20 分钟前
20 分钟前
20 分钟前
20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