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以来国内生猪市场“旺季不旺”,主要是猪肉消费增长不及预期,国庆、中秋节日消费提振有限,叠加前期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赌市场行情的养殖场户“踏空”后被迫集中出栏,市场阶段性供应上量,造成猪价震荡回落。10月中旬以来,在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的共同作用下,生猪价格总体回升。从后期看,四季度生猪出栏和猪肉供给压力减缓,叠加消费需求季节性向好,猪价有望保持温和回暖态势。 三季度“旺季不旺”,原因是什么? 2025年以来,生猪、仔猪价格呈震荡下跌趋势,年中猪价反弹后再次下探,10月第2周全国生猪均价跌至12.30元/公斤,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部分区域跌至12元/公斤以下,仔猪价格也降至200元/头左右。猪肉价格整体也呈现跌势,季节性反弹有限,5月末同比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整体跌幅小于生猪和仔猪价格。 从生猪产能看,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35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5%,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7%。虽然能繁母猪产能稳中有降,但由于2024年10-11月能繁母猪存栏4070-4080万头的高位基数,叠加每头能繁母猪提供有效仔猪数稳步提升,因此2025年前三季度商品猪出栏增量明显。受此影响,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2992万头,同比增加962万头,增长1.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增长。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68万吨,同比增3.0%,其中三季度猪肉产量1348万吨,同比增7.1%。2025年1-8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24870万头,同比增17.4%,仅8月份屠宰量3350万头,环比增5.8%,同比增29.6%。9月生猪出栏量在8月份出栏高位基础上继续增长,阶段性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中枢下移。 从消费看,替代冲击削弱了传统旺季效应。禽肉、禽蛋等替代性畜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形成对猪肉的持续替代压力,使得节日效应被大幅稀释。2025年前三季度鸡肉价格为22.88元/公斤,同比下跌3.3%,其中三季度鸡肉价格为22.46元/公斤,同比下跌5.5%。2025年前三季度鸡蛋价格为9.42元/公斤,同比下跌10.6%,其中三季度鸡蛋价格为8.83元/公斤,同比下跌20.6%。 从效益看,9月猪粮比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行业总体进入亏损区间,导致“预防性”出栏增加放大了价格跌幅。虽然饲料成本有所下行,但不足以抵消猪价下跌带来的利润损失,同时外购仔猪养殖场户仔猪成本较高,导致专业育肥户先进入亏损。据山东典型调研,专业育肥户比自繁自养户头均亏损多约200元。在价格跌破成本线后,部分养殖户因资金链紧张选择“割肉”出栏,甚至提前出售未达标准体重的生猪,出现恐慌性“抛售潮”,从而进一步加大阶段性供需矛盾。 近期猪价触底,四季度走势怎么样? 近期价格走势表现出一定回暖迹象。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2.76元/公斤,环比上涨3.6%,已连续两周上涨。同时,东北全域、华北、华中和西北大部分地区等共计12个省市的猪价行情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涨。近期猪价出现回暖迹象,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有效缓解部分市场主体的恐慌情绪。但综合供需两端博弈态势,多方面影响因素叠加,预计四季度猪价将呈现“先抑后扬、温和反弹”的U型走势,10月中旬触底后,后市猪价有望保持温和回升态势。 从生猪供应来看,前期生猪集中出栏增加和大猪存栏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期供给压力,四季度生猪出栏节奏趋于平稳,有助于缓解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二次育肥减少,预计大猪出栏量同比下降,而需求进入季节性高峰期,大猪价格上涨有望带动标猪价格温和回升。从猪肉进口来看,自欧盟进口猪肉减少,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猪肉价格。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9月猪肉进口79万吨,同比减少1.3%。 从猪肉需求来看,四季度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气温下降将带动居民家庭腌腊、灌肠等需求启动,成为消化过剩产能、拉动价格上行的重要引擎。随着腌腊、年货备货等季节性消费启动,猪肉消费进入全年旺季。 面对行业调整期,养殖户如何平稳度过? 2025年三季度生猪市场的低迷态势,本质是产能周期调整与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四季度虽面临阶段性反弹机遇,但行业仍需经历产能去化的磨底过程。建议养殖场户精准把控生产节奏,强化成本管控,特别是散户与中小养殖场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栏。成本管控上,可积极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与豆粕减量替代方案,借助集团企业的订单养殖、托管代养模式获取技术支持,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精简管理流程来降低成本,但要注意保证在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必要投入,避免疫情冲击。同时,养殖场户需加强评估自身资金状况,优化资金流,制定严格的现金流计划,果断淘汰低效能母猪,不逆势扩张“赌后市行情”,减少无效投入,等待市场回暖。 作者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朱增勇 编辑 | 张思逸 主编 | 张 越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