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大事做准备?全球新增石油九成归中国,能源安全须牢握在手中 ...

来自: 网易财经 收藏 邀请

新能源风口席卷全球的时候,中国却在全世界新增的原油库存中占了将近九成。这不是简单的“多囤些油”,而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及全球博弈的一种系统性的布局。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日均原油进口超过1100万桶,其中每天大约有100万到120万桶被存入储备库而不是被消费掉,属于主动增持。第二季度全球原油库存增加的主要部分被中国所吸收。



电动车的普及和囤油并不矛盾,背后有三股力量:法律硬约束。2025年1月能源法正式施行,把战略石油储备写进法律里,规定国家、企业都得建储,以前是“建议做”,现在变成“必须做”,落实到采购单、油船、入库的操作当中。

地缘政治风险。乌克兰战争、中东局势紧张,供应随着局势变化而变化。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七成,一旦断供、制裁、海运受阻,风险就会直接冲击到整个产业链。即安全气囊,在危急时刻可以救命。

金融精算。原油既是能源又是资产。美元波动加大时,用实物油代替部分外汇可以降低美元波动的风险,油价上涨则产生账面收益。兴业银行认为,如果中国不购买,油价将会跌到50美元/桶以下。中国不断加大托底力度,同时也在增加谈判筹码。



现在正处于史上最强的囤油期,不是为了应急,而是长期的战略。业内计算出全国的原油储备大约是13亿桶。国内的日消耗量大约为1500万桶,即使短期外供应完全中断,也可以维持大约三个月。国际能源机构的安全线是90天的净进口量,而中国的目标则指向更高的门槛——180天,源自1973年超过五个月的石油冲击教训。

储备布局沿海口岸形成网络,舟山岙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大连等,保证“接得进、运得快、调得出”。公开数据不全,但是扩容和船期显示网络在不断加密。和美国相比,战略储备处在40年来的低点,绝对量不到中国的二分之一。美国主要考虑稳定国内油价,平时动用储备,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制造国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风险敏感度更高,所以选择不同。



本轮囤油释放出三条信息:第一,能源主权要稳定。油和粮同为基本要素,储备充分就多掌握一份生存权和发展权。第二,合成作战。石油是其中的一环,外储结构中黄金比重提高、美元资产动态调整、粮食库存推高,多个板块互相支撑,抵御系统性风险依靠的是体系。第三,囤油不是走错了方向。交通电动化加快,但是化工、航运、航空短期内还需要燃油;风光储等设备以及重型工程也离不开“油链条”。

从市场角度来说,中国加快了储备的建设从而间接地支撑了油价。对内,控制进货价格波动、低位建仓增加安全感。对外,定价权难以瞬间改变,但是话语权通过集中买卖逐渐积累。从时间线上看,前三季度进口强势、二季度储备加速,明年能源法落地之后,制度化建储将成为常态动作,法规、标准与流程补齐,金融层面资产结构再平衡。



后面有三方面值得重视。进口更加分散,中东、俄罗斯、非洲、拉美等各个地区都有布局,可以降低单一来源的风险。储备管理就如基金一般,低买高卖、滚动更新、结构优化,强调在合适的时机上起稳定器的作用。基建继续补课,港口、库容、管网集群化扩展,新点位接续,方向清晰。

油价下跌的话,库存会出现账面亏损吗?储备的第一责任就是安全,然后才是收益。油价下行使得补库更为经济实惠,安全性也更高;油价上涨则出现“隐性收益”,关键是掌握好时机。环保目标不后退:新能源为方向、安全为底板、石油暂时不可替代、两条线同时进行、互相兜底。



中美之路不必类比,美国有美元、页岩油和盟友体系,供给可以很快回来;中国对外依赖度高,安全边界要更宽。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的优先级。180天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主要看国际的价格区间、船期到港、库容的扩大以及国内的需求是否具有韧性;只要这三件事都符合,加仓就会以更加平滑的方式进行,外部的风浪反而会成为完善体系的推手。

这并不是为了某件“大事”而储备粮食,而是法律框架、国际环境以及金融逻辑这三者在储备上交汇的结果。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最值得押注的,就是能够使国家站稳脚跟的基本功。掌握能源的人就掌握了主动权。囤的不仅是油,还有信心,在风浪再大时,仓库里一排排油桶就是一道坚固的防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