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激活服务消费“蓄水池” 筑牢就业民生根基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评论员 张怀水

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其中,文旅、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消费尤为火爆。从直播电商到智慧养老,从文旅融合到数据标注,服务消费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不仅重塑了经济格局,更以“就业蓄水池”的重要角色,为众多劳动者带来稳定的就业保障。

首先,服务消费与就业扩容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紧密关系。

在需求端,我国消费升级正以“裂变式”效应催生大量岗位。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成都国际空港商圈每日客流超30万人,周边奥莱商场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杭州零售、餐饮、批发、住宿、娱乐等五大行业消费金额达40.16亿元。消费需求的集中爆发必然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相关研报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制造业多出约25%。

在供给端,就业扩容以“普惠性”特征反哺消费活力。服务业岗位灵活性高、门槛较低,涵盖兼职、临时工、平台接单等多种形式,能充分满足灵活就业者的需求。例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岗位工作时间自由,成为许多人的“副业”选择,也吸引了高校毕业生和年轻劳动者通过服务业积累经验,为职业发展奠基。

其次,若要充分发挥服务消费就业“蓄水池”的功能,需要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

在政策层面,可运用政策工具进行精准“滴灌”。比如,对家政、托育等民生服务业给予社保补贴、租金减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加快制定新职业国家标准,如“研学旅行指导师”等。在市场层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的赋能作用。可鼓励美团、滴滴等平台开放更多众包岗位,探索“共享员工”跨行业调配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服务业企业共建实训中心,如采用“校企双元制”培养酒店管理人才,解决技能错配问题。

此外,还需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提升“蓄水”效能。可借助大数据动态监测,实现劳动力的“精准调配”,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利用区域就业热力图,实时监测东部服务业岗位饱和度与中西部康养人才缺口等情况。同时,要注重保障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筑牢“蓄水”根基。

展望未来,应重视从“蓄水”到“活水”的生态重构。通过服务消费与就业市场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短期来看,可依托节日促销、文旅季等活动,快速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岗位存量;长期而言,要培育养老护理、数据标注等朝阳产业,打造“就业友好型”服务业生态,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循环。

总的来说,做好就业“蓄水池”工作,不仅需要政策的“输血”支持,更要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只有让服务消费成为经济转型的“加速器”和民生改善的“稳定器”,才能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书写出有温度、有质量的就业答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A股五月开门红,8只基金单日涨超5%发布时间:2025-05-06
下一篇:
赵心童:一位斯诺克“业余选手”的夺冠之路发布时间:2025-05-06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