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随着欧佩克+增产计划引发供应过剩担忧,国际油价的暴跌比预期更为猛烈。 5月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1.7%,收于每桶60.23美元,盘中一度跌破60美元/桶关口。美国原油期货下跌2%,收于每桶57.13美元,均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5月6日,国际油价从低位有所反弹。 据央视新闻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5月3日发表声明说,沙特、俄罗斯等8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自今年6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这将是上述国家连续第二个月以高于预期的幅度增产石油。 建信期货能源化工高级研究员李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低油价背景下,部分成员国超额生产引发沙特不满,欧佩克+内部开始出现分裂迹象。沙特增加原油产量,一方面是借机打压产量持续超过配额的欧佩克+成员国;另一方面,在特朗普政府的持续施压下,沙特也有政治上的考量。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出访中东,军售以及能源领域预计将成为重点谈判领域,后期沙特不排除继续配合美国增加原油产量。 几年前的震惊全球的负油价并不算遥远的记忆,随着欧佩克+减产联盟出现裂缝,市场不禁思索:价格战会再度打响吗?国际油价会在熊市的道路上走多远? 减产联盟裂缝加深 一些国家对减产协议的“背弃”正是欧佩克+再度大幅增产的导火索。尽管国际油价走软,欧佩克+仍宣布6月再增产,这表明沙特正在坚定执行一项激进的新战略,从削减产量支撑市场转为增产压低油价,以惩罚那些超产的成员国。 虽然低油价将冲击所有产油国的石油收入,但由于沙特的产油成本较低,当油价持续走低时,其他产油国将首当其冲。 这并不是沙特第一次采取这种“惩罚性”的策略。美国Rapidan能源咨询公司总裁、前白宫能源顾问鲍勃·麦克纳利(Bob McNally)表示,自2014年以来,沙特曾两度刻意压低油价以加强产油纪律,这两次行为都持续到欧佩克重新凝聚。“历史表明,当欧佩克+领导层决定通过供应施压来敦促履约时,不达目标肯定不会罢休。” 典型的例子是,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沙特希望欧佩克+大规模减产,但俄罗斯态度犹豫,随后沙特祭出天量供应,用油价崩跌进行逼宫。随后欧佩克+很快就同意将每日产量削减近1000万桶。在减产政策生效前,WTI原油还一度因为供需失衡出现历史性的“负油价”。 如今,随着欧佩克+决定加速增产,在需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人们对全球供应增加的担忧再度加剧。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正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佩克+宣布将在6月连续二个月扩大产能,引发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若欧佩克+成员国无法有效执行配额,欧佩克+可能在10月底前完全取消自愿减产措施。整体来看,此次欧佩克+增加产量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其一施压成员国遵守配额;其二打击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其三迎合特朗普政府降低能源价格的诉求。 特朗普多次要求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增加原油产量,以降低国际油价和美国国内的燃料价格,继而加强对通胀的控制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欧佩克+内部裂缝加深,但目前尚未到破裂的程度。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目前的增产行动还属于欧佩克+合作的范围,属于有序退出减产计划,远没有到减产联盟破裂的程度。如果未来减产联盟破裂,那必然是一场血雨腥风的价格战、市场份额争夺战,2020年大家已经真正见识过、经历过。 需求前景亦蒙阴 除了供给侧,油市需求前景也阴霾笼罩。 李捷对记者表示,美国滥施关税引发贸易战之后,三大国际机构不同程度下调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国际能源署(IEA)将2025年需求增速从上次报告的103万桶/日下调30万桶/日至73万桶/日,降幅接近30%。欧佩克仅将原油需求增速下调15万桶/日,作为产油国组织,欧佩克对需求端偏乐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同比增加90万桶/日,2026年增加100万桶/日,较3月报中的预期低40万桶/日和10万桶/日,降幅也十分明显。 在朱润民看来,如果贸易战按最初的轨迹持续下去,必然给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显著冲击,但这不是一种理性的结果。美国希望削减贸易赤字,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要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绝非一次关税战、几个月的关税谈判所能达成的,甚至可能不是特朗普在任4年能够实现的。 不过,投资者也不必对需求前景过度悲观。朱润民分析称,之前主要是美国单方面大幅提高关税,接下来更多是国与国之间谈判,这都需要时间。对全球石油市场而言,过度悲观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贸易局势对石油需求的影响也会逐渐缓和,重新回到正常的可持续的轨道上。 展望未来,全球石油需求会不会出现大幅滑坡?朱润民认为,关键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世界有两大石油消费主体,一是美国,二是中国,两国的消费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只要这两个国家的消费不出现显著下滑,全球石油消费即使出现滑坡也不会太明显。 后市油价如何演绎? 从短期来看,在进入熊市后,接下来油价仍存在继续下跌的压力。 韩正己分析称,全球原油市场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继5月份提高原油增产份额后,欧佩克+6月份再度加速增产,这无疑令原油市场雪上加霜。此外,关税战也引发石油需求的担忧,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及石油消费国,中美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地缘政治或成为不确定因素,美国正在推进俄乌停火谈判及伊核谈判,如果推进顺利将会进一步施压油市,如果推进受阻短期则会提振油价。 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和对地缘政治的态度摇摆导致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且利空压力增强,在5月底之前,原油市场仍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韩正己预计油价仍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 李捷也提醒,短期来看,市场对欧佩克+减产挺价信心破灭,二季度原油供过于求,叠加贸易战背景下美国经济存在衰退风险,油价易跌难涨。后期关注低油价对页岩油生产负反馈的传导情况。 华尔街层面,高盛也下调油价预估,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60美元/桶,2026年为56美元/桶,比之前的预期下调了2美元/桶。 在朱润民看来,欧佩克+增产是必然的,依靠减产维持的国际原油价格要么不会太高,要么不会太久,没有哪一次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周期是依靠减产实现的。维持正常的富余产能,是国际原油价格进入一个新的上涨周期的基础条件。 欧佩克+增产驱动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并在低位维持一段较长时间,朱润民认为这有利于行业清理成本相对较高的剩余产能,有利于全球石油供需状况进入一个由市场主导的状态,有利于推动国际原油价格进入一个相对可持续的上涨周期。 从长期来看,油价仍有支撑。朱润民对记者分析称,在欧佩克+完全释放超正常水平的富余产能后,国际原油价格将再次步入可持续的中期上涨周期。在此之前,只要欧佩克+不掀起价格战,WTI原油近月期货价格维持在50美元/桶应该有较强支撑。一旦WTI原油跌破50美元/桶,不仅会造成美国致密油投资大幅下降,而且会导致很多成本高于50美元/桶的油井提前进入废弃程序而关井。 |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