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陈星 “最近有客户也在咨询我,汇率震荡会不会对港险有影响。”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小Z(化名)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引发全球贸易混乱。4月以来,由于美元快速贬值,欧元相较之下被动升值。“五一”假期期间,亚洲货币市场也出现异动,多数亚洲货币对美元呈现大幅升值态势,离岸人民币、港币等主要货币对美元纷纷升值。香港保险市场主要是美元计价的保单,汇率波动是否会影响香港保险的吸引力? 在小Z看来,配置港险主要是站在分散投资以及长期投资的角度,虽然一些客户会有顾虑,但原来有计划做长期的、海外资产配置的客户,还是会继续签单。 “汇率不是客户投保香港保险的关键因素。”另一位香港保代L(化名)女士也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美元指数下跌,香港的美元保单还“热”吗?香港保监局近期公布的2024年临时统计数字显示,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628亿港元,同比增长6.5%。记者注意到,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产品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同比飙升27倍,仅次于2016年创下的历史高峰。 不过,近期的汇率市场震动,给内地赴港投保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欧元、日元等主权货币在4月率先上涨,美元指数低位偏弱运行。“五一”期间,关税摩擦有所缓和,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修复,新台币、人民币、港币等亚洲货币对美元出现“补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升破7.19关口。 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披露,斥资465.39亿港元(约合60亿美元)购买美元,以捍卫港币联系汇率制度。这是香港金管局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日美元购买操作。香港金管局发言人表示,近期港元偏强,主要由于股票投资相关的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支持港元汇价。此外,多只区内货币近日对美元升值,亦带动港汇走强。 美元指数下跌,香港的美元保单还“热”吗? 每年的“五一”假期、国庆假期,都有很多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各保险公司,包括小Z所在的公司,甚至不同的营业团队都针对内地客户举办“全球资产配置”“海外升学”等讲座活动。作为港险代理人,大家这几天都是比较忙的。 “香港保险有美元、港币和人民币计价的产品,但实际中,内地居民购买的香港保险以美元计价的为主,极少有购买以港币和人民币计价的保险产品。”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于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而言,相当于是降价了。因此,当前的汇率波动是有利于香港保险销售的。 美国“债汇双杀”,应关注港险收益率变动近年来,香港的分红储蓄险受到内地客户的青睐,大量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主要是寻求其理财功能。 “储蓄型寿险兼具长期性和安全性。寿险和储蓄是居民可选择的相对安全的金融产品,一定程度上具有保证收益的属性。但保险产品的期限要远长于居民储蓄。长期储蓄寿险产品主要是10年以上期限,而长期储蓄存款多以1~5年为主。”华泰证券年度策略报告指出,储蓄类寿险产品高收益、长期限特征明显,是兼具长期和安全特征的零售金融产品。 记者了解到,从收益来看,港险保单收益主要包括保证和预期两部分,其中保证部分是长期的,一般18年~20年回本,中长期仅有0.5%的收益率,而预期部分在20年左右有5%~6%的复利增长,在更长期限中可达到6.5%~7%。支撑其高收益的底层资产主要是美股和美债。 从债市最新表现来看,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五一”假期大幅上行,10年美债收益率在上周后两个交易日上行超过14BP,全周上涨约6BP至4.33%。这意味着短期而言,消费者需要关注美元保单收益率的波动。 “汇率波动因资产估值风险与政策不确定性对收益率构成双向冲击。”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称,美元贬值导致美元资产挂钩的保单名义收益承压,若保险资金未分散至欧元等升值货币资产,实际回报或受拖累。同时,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抑制债券收益,叠加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削弱投保意愿及分红稳定性。 “4月以来,美元指数下跌,美债收益率飙升,‘债汇双杀’的情况下,我有不少客户也来咨询,询问短期有没有影响,港险收益率稳不稳。”在小Z看来,客户的保单都是持有1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所以尽管短期震荡会时不时发生,但长期来看影响不会特别大。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4月初美国出台关税政策,导致整个汇率市场波动较大。从两次波动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7.3左右,相对来说是较为稳定的。从中长期而言,汇率市场的双向波动,对于港险客户来说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对于私行客户来说,存在适当增加美元资产配比的需求。” 预期收益将下调,买港险切莫只关注高收益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以预期收益高著称的港险也面临下调压力。 2月28日,香港保监局发布了有关分红保单利益说明文件中的演示利率上限的实务指引。香港保监局认为,在分红保险产品的利益演示中,将演示利率上限设定为6.0%(适用于港元计价产品)及6.5%(适用于非港元计价产品)是合理的参考水平。该指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生效。据悉,未来香港保监局将应市场情况,考虑将这一指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其他保险产品。 这意味着,预期收益7%以上的香港分红险还有不到2个月的窗口期。据业内人士测算,以每年投入5万元为例,投入5年,到第30年时,复利7%和复利6.5%的预期收益相差约为32万元,到第50年时,相差约为200万元。 前述年度策略报告指出,观察海外寿险业,储蓄类产品始终是寿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长期的利率下行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储蓄产品作为保收益的储蓄手段,在利率下行初期,优势凸显,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其收益率过低,可能导致竞争力减弱,占比下降。 预期收益下降也带动了一波港险销售热,L女士对记者解释,在保险公司促销优惠下,有很多客户近期会选择预缴保费。“比如本来5年交保费,如果一次缴款有存款利率优惠,比放银行合算,客户如果有经济能力,就会选择预缴费。” “对于赴港买保险的客户而言,其目的之一就是家庭资产的多币种配置。”杨泽云在受访时强调,香港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可能高于内地,其价格可能也低于内地。但其仍然是保险,主要功能是防范风险、应对风险。因此,购买香港保险,仍然要以风险管理为主要需求,而非为了高收益去购买。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6f54aa234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