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上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经常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不过,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长三角地区多个高速服务区实地走访、体验时,并未遇见新能源车充电排长队的情况。 这或许与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加速完善、补能方式日益多元灵活、相关部门统筹调配能力逐步提升密切相关。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从5月1日至5月4日,该平台的充电总量突破了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1%。其中,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3068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28%,创历史同期新高。 充电桩增加,补能方式多元化 5月4日,正值“五一”小长假自驾返程高峰期,记者在沪陕高速江都服务区(上海方向)准备给车辆充电时看到,江都服务区共有12个快速充电桩,可同时为20辆车提供充电服务。记者到达时,充电车位虽已满,但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进入排队等候区,约10分钟左右便顺利充上电。 两年前,记者曾在节假日期间同样在江都服务区停车充电,但彼时需要排队等待半小时以上。 “以前只有6个充电桩(可同时充8辆车),节假日车多就会排很长的队,现在又增加了6个,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如果遇到排队着急的情况,也可以开到对面服务区,那里有空位可以直接充电,从地下通道开过去很方便。”江都服务区充电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在记者给电动车充电的近一个小时里,该充电区一直较为繁忙,车辆充满即走,未有长时间占位、油车占位、长时间排队的情况出现,甚至有时无需等待直接可给电车充电。此外,充电区立有明显的提示牌,建议沿途多进服务区,快充快走,多次补电。 “记得去年‘十一’期间充电还要排队等很久,这次感觉好很多,而且有专人协调指挥,很有秩序,不担心有人插队。”一位在江都服务区充电的车主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在G60沪昆高速嘉兴服务区了解到,该服务区引入国家电网、理想汽车、埃安等多家充电桩运营商,共有充电桩30多个,共配备80把充电枪,此外还配置了多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根据补能需求前往新能源汽车所在位置进行应急充电,实现“送电上门”服务。 据了解,“五一”假期前夕,国家能源局已经指导各地更新存量老旧充电设施、增配临时充电设备,同时加派引导值班人员、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并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监测,确保“五一”期间充电服务工作运转有序、安全可靠、规范高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补能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充电也越来越方便,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充电补能设施的建设力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了全国98%的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此外,换电也成为缓解高速充电压力的方式之一。以换电“大户”蔚来为例,在“五一”小长假期间,G15沈海高速、G3京台高速和G2京沪高速的换电网络最为繁忙,每天的换电单数分别达到了3374单、1902单和1827单。目前,蔚来已建设运营了983座高速换电站,81%的车主在高速上选择换电作为补能方式。 多地采取灵活举措保障新能源车出行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节假日出行高峰,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出行,各地都采取了多种灵活举措。 在沪昆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上海、浙江两地电力部门在枫泾服务区设置了1台460千瓦时电池的移动充电车,在嘉兴服务区设置了2台60千瓦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当遇到充电高峰期,这些移动充电设备可以动态调配,跨区开展应急充电服务。 位于江苏苏州的阳澄湖服务区,是沪蓉高速最繁忙的服务区之一。“五一”期间,这里创新推出差异化充电引导服务,对选择仅充至七成电量的新能源车主,给予30元的充电服务优惠唬即蠹摇翱斐淇熳摺保苊獬な奔涑涞缫⑴哦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记者了解到,“五一”小长假期间,扬州境内8个高速服务区迎来充电高峰,扬州供电公司安排了50名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加强假日充电设备巡查和现场服务。同时,京沪高速宝应服务区(上海方向)还放置了一辆移动储能充电车,为过往新能源车辆提供应急充电保障。相关部门还在陈集、高邮、仪征、江都等服务区专门设置了专用充电等候区,推行排队叫号制度,避免车辆拥堵。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平台监控中心总监史双龙介绍,4月28日至5月5日期间,每天通过“e充电”App向新能源汽车车主发放6万张充电优惠券,以技术和经济手段引导车主到高速出入口附近的城市充电站充电,减少车主等候时长,缓解高速服务区充电压力。 此外,多地通过智慧调度技术缓解新能源车充电压力。例如,在沈海高速莱西服务区的充电站内,电力部门新启用“智慧监控”系统,这个系统每15分钟就能对充电桩巡查一次,处理故障的响应时间也缩短到了30分钟内。 在安徽,当地电力部门在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覆盖应用了视频客服系统。车主在充电过程中遇到问题,只要扫一扫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就能视频连线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获取技术指导和相关建议。这些措施都保障了居民的绿色出行。 从充电桩扩容、移动充电设备灵活调度,到换电模式的高效补充,多方协作与技术创新的叠加效应,正在加速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长途出行焦虑。与此同时,智慧调度系统、优惠引导政策等创新举措,也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和用户体验,让假日期间的高速充电更“丝滑”。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